中国语言丰富,光吃饭就有很多种说法。如果归类,大体不外乎两种:出去应酬和回家吃饭。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提醒领导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常在哪儿吃饭,与谁在一起吃饭,既反映其追求、境界和作风,也影响着党风政风,还真不是小事。
“在哪儿吃饭”,对普通群众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本也没什么饭局在“恭候莅临”。领导干部就不一样了,以种种理由想请他们吃饭的人常多到排队,如果不坚决拒绝,几乎天天会有饭局。一餐饭陪吃八顿、一年喝掉半吨酒、因陪酒身亡等这些涉及官员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官员经常在外边应酬,有的是出于工作需要,有的是可去可不去的饭局,有的则就是因为自己嘴馋。有的官员甚至形成习惯,每天都要应酬,否则就会感到失落,有人请吃最好,没人请自己找个名目也要吃。“早上轮子转,中午盘子转,晚上裙子转”成了某些官员每天活动的固定安排表。在觥筹交错间“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进而以权谋私的现象屡见不鲜,危害甚大。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各种迎来送往的“必要应酬”以及用于拉关系、搞交易的饭局大大减少,“回家吃饭”成为许多官员的常态。他们少端酒杯多赢口碑,不说酒话多干实事,值得为此点赞。
官员“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有利于端正风气。每年公款吃喝不是小数,广受群众诟病,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厉行中央“八项规定”后,公款吃喝受到有效遏制,高档酒店生意冷清,名酒名烟销量下降。与此相对应,“回家吃饭”的官员越来越多,奢靡之风成了过街老鼠,高效、务实、节俭、廉洁的清风劲吹。
“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有益于干部的身心健康。其实,许多干部及家属早就对“吃坏党风吃坏胃”的吃喝风深恶痛绝,但又很无奈。笔者邻居曾抱怨在机关当处长的老公,一年到头,午饭、晚饭在家吃的不超过十顿,还不到50岁,大腹便便且不说,血压、血脂、血糖都严重超标,每年总得住一两次医院。如今,官员纷纷“回家吃饭”,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余,又可维护家庭安定团结,善莫大焉!
官员“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也为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条件。吃饭应酬,一费时间,二费精力。“多回家吃饭”,就能多抽出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些问题,也能精神饱满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进而进行科学决策,带领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苦干实干。
愿官员“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能持之以恒、蔚然成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