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评价医改效果,社会和公众最看重什么?有三条标准可资参考:看病难、看病贵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医患紧张关系是否得到改善;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由此观之,我们离医改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各种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医院。大医院检查多、处方多,看病不易、价格贵;就诊排队长、看病短,等候多、交流少,医患之间易起纷争。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资料,超过70%的三甲医院都发生过暴力伤医的事件。优化调整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医改题中应有之义,医改应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
任何改革都会牵涉改革主体的利益。两会前,我对广州市所有三甲医院进行了调查。2012年,医生账面上平均收入是41077元/年,但实际平均收入(包括劳务、各种补贴等)合计176320元;2013年,账面收入达46042元/年,实际收入提高到19万余元,比社会平均收入高2.8倍到3倍。但是,医生收入中,2012年政府支付仅占23%,2013年为24%,其余收入主要来自医院自身经营。这表明,医生收入水平相对合理而收入来源却不合理。
医生劳动价值在就医费用里没能体现,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内在症结。国际上,医生靠技术吃饭,而国内医生靠卖药、用设备等来生存,公信力自然受到质疑。因此,与其批评医德缺陷,不如多反思医院体制的功利性问题。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另一主因是欠缺沟通。医院要维持运转,必须制订多项业务指标,一个医生在半天内要看五六十个病人,客观上没法与患者多交流。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缺乏沟通就容易造成误解,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数据显示,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22.9%。
不合理的收入来源,比如药费差价、分解麻醉手术程序等,正是医改的对象。而这些改革不能离开医生这个主体,抛开医生搞医改必定难以行之久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但目前医生总收入中财政支持不到1/4,公益性没有很好体现,也就难以做到医药分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投入。从2005年到2012年,我国财政对健康事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增加,但还明显低于国际一般水平。
城镇居民医保经费是提高公益性、推动医改的重要抓手,这笔经费需要充分利用。以广州为例,2013年医保结余资金78亿元、累计结余资金480亿元。2012年我国城镇医保累计结余资金高达7644亿元,比当年的城镇医保总收入6939亿元还要多出705亿元,累计结余率110%。如果能更有效使用结余资金,就能更好地提高公立医院公益性。
政府工作报告为医改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指出了方向。凝心聚力在增强公益性上多做文章,我们一定能早日“以中国的方式解决医改这个世界难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丨公务员题库手机端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