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下午,兰州“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15日15时开始,“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兰州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柠在通报时承认,供水项目合资后确实存在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并表示兰州将尽快开工建设第二水源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安全供水问题。另外,根据兰州市的产业结构,今后出厂自来水检测指标中增加对苯物质指标的检测,由威立雅水务集团每月向市民公开通报一次。而在事件发生之前,供水方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称,此次超标事件被发现是一次纯属偶然的检测,按照正常程序,水质是半年一检测,3月初检测结束后,下一次检测应是半年后的9月份。
也就是说,以前半年一次的苯物质指标检测将变成今后的常规检测。还真应了那个“惯例”:不出事不查,出了事天天查。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部门总是习惯于“亡羊补牢”,而不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兰州“苯超标”事件而言,如果在事发之前就制定严格的检测程序,就有严格的出厂检测指标,何至于造成今天这般恶劣影响?又何至于让全城百姓乃至全国人民在喝水安全这件事上担忧惶恐?兰州水污染事件不是偶然事件,是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的一个缩影。但值得警惕的是,与不断增多的环境污染案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案件的诉讼却不见成正比例上升,某些企业即使“捅了篓子”,也只是象征性地接受行政性罚款,相关部门再出来表个态,事情也就过去了。
正是由于违法成本过低,某些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将安全生产和法律法规抛在了脑后。而要禁绝此类事件一再发生,就一定要使出杀手锏:制定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旦违法,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刑事责任、巨额赔偿等不一而足。在法律的高压线下,谁还敢随便僭越?此次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暴露的诸多问题不仅是兰州一个城市的问题,也给更多的城市敲响了警钟。希望有关部门,有关企业,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增强社会责任感,别再让老百姓发出“喝干净的水咋这么难?”的疑问。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丨公务员题库手机端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