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究竟应该就低还是趋高?这是一个很棘手的矛盾。
有点像过去的“粮价怪圈”:谷贱伤农,谷贵伤工。粮食价格就低,城中百姓获益,但是种粮的农民却要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粮食价格趋高,农民可以得利,但是城里人的生活负担就要加重。
医疗服务价格就低,患者当然获益,但是医生的劳动价值难以充分体现,积极性难以调动。离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医改,很难获得成功;价格趋高,医生收入保证了,但是患者负担就要加重。医保要接过担子,就得提高保费,负担还是落在老百姓肩上。
要打破这一怪圈,除了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外,不妨跳出这种“二元对立”的跷跷板,在医疗供给结构上想想办法。
公立医院承担着为广大民众提供健康服务的任务,公益性方向不能变,低收入者看不上病不能是医改的目标,因此,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大幅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可以提升的空间也相对有限。
日前,民营医院的定价权已经放开。这是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重要一步。发展民营医院、放开医疗服务市场的好处,在于增加医疗资源总量的同时,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供给体系。支付能力较高的群体可以选择民营医院或者私人诊所,价格根据市场机制确定,以高价换取高效,从而将这部分患者从公立医院当中分流出来。同时,医生也可以从合理“趋高”的医疗服务价格中获取较高的收入。
各类公立医院则仍立足于以“就低”的价格为支付能力较低的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政府也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补贴特定人群。
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如何增加?开展多点执业是一种办法。医生是最重要的医疗生产力,将其局限于“单位人”的束缚中是资源浪费。让公立医院的医生自由执业于不同的医疗机构,一方面盘活医疗人力资源,另外也可以在市场上体现其自身价值,提高收入。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丨公务员题库手机端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
2014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治理大气污染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