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由以步兵为主发展成包括炮兵、装甲兵以及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部队、陆军航空兵等战斗兵种、战斗保障兵种和专业部队在内的合成军种。80年代以来,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为主体的兵种部队在陆军编制中所占比重已达三分之二以上。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陆军改革体制编制在不断变化,未来陆军体制编制改革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兵力规模趋于小型化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许多射程、射速、航程已接近或达到物理极限的机械化武器装备被安装上了效能“倍增器”,变得更加神勇,其作战效能呈几何级增长。这就使得小规模部队可以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完成过去大规模部队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继续保持和发展规模庞大的军队,显得毫无必要了。
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对陆军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各国都在寻求最终以高度信息化的小规模部队取代现在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实现兵力规模的小型化的途径。以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陆军部队,改变了传统的数量、质量和战斗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来增强陆军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不但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夺取战略主动权的需要,而且有利于陆军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
从作战角度看,在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使用的信息化战场上,高精度、高速度、高效能的常规火力,已完全取代以往的兵力兵器的高度集中。信息化战场生存环境复杂,要求作战部队实现小型化。由于信息化战场上高精度、大威力、远射程的智能兵器的大量使用,战场的透明度提高,杀伤力、破坏力大大增强,对大规模部队构成了严重生存威胁,迫使其向小型化发展。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在各种高度信息化的武器系统面前,发现就意味着摧毁。因此,那种规模庞大、行动迟缓的大规模集群目标一旦暴露,将难以逃脱被彻底摧毁的厄运。要提高陆军部队的生存能力,就必须降低部队的目标特征。所以,小型化不仅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实际需要,也是在未来战场提高部队生存能力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力量编组一体化
世界各国对现代战争发展趋势的共识是,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使陆军部队各兵种的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的同时,也使各兵种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要充分发挥整个陆军部队的作战效能,就必须采用高度合成的力量编组方式。未来陆军建设过程中,力量编组的合成化只是一个阶段,一体化才是未来陆军的编组特征。“横向一体化技术”在使部队各作战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同时,也要求各级部队根据所长实现编组上的高度合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战效能,进而形成整体作战能力。
无论什么时代,战争都强调整体能力的对抗。某个兵种的单一作战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将难以单独地发挥作用和遂行任务,兵种之间需要形成密切的配合、无障碍协同,一体化成为未来陆军部队的必然选择,各兵种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最后完成一体化组合。一支一体化部队就像一个健康机敏的年轻人,能够手脚并用灵活地做难度大的复杂动作。
三、组织结构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就部队可以根据作战需要,抽组不同的作战模块组建成所需要的战斗部队。模块化部队是由原来的相对固定型变为更加机动灵活的模块化结构,更便于军队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的需要。未来信息化战场环境极其复杂,情况瞬息万变,作战样式转化迅速,因此,未来陆军部队在作战中要能适应频繁地变换作战样式,担负多种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这对未来陆军部队战场上的灵活部署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军是部队结构模块化的发明者。20世纪90年代就重点在机械化师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推向其他类型的部队。2008年美军完成了陆军航空兵的“模块化转型”,以全谱作战型航空旅为例,全部实行标准化的“三级四部分”编制设置。三级,即“旅—营—连”三级指挥层次;四部分,指其组成包括“功能直升机营、通用支援航空营、无人机连、航空保障营”四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直升机采取标准化编制,装备类型、数量完全相同,模块化直接贯彻到最基本的战术层级。根据不同任务的需要,灵活地对模块进行拆卸和组装,通过增加或减少不同的模块,改制成重型航空旅或轻型航空旅。
平时采取模块化组织结构,在战时就能够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快速调配力量单元,便于扩编、组合、调整和补充,必要时可迅速合并,抽调组成不同样式和规模的作战编队,担负新的任务。还像是即插即用的计算机硬件,根据运行需要调整计算机的配置,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说,模块化的组织结构较好地适应了部队职能拓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美军这种围绕打仗需要进行设置部队编制的做法,应该说是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部队体制编制的成功例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量数字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为陆军部队采用模块化组织结构奠定了基础,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我国面临多种安全威胁,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客观上也需要一种灵活、多能、适应力强的部队。可以根据作战任务、作战对象、作战地形的需要,插配其他作战模块。模块化的组织结构将打破军兵种的界限,整合作战力量,实现各军兵种部队的合理编配,提高陆军部队的合成化、一体化程度,从而提高其作战使用的灵活性,反映了陆军部队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四、着眼于“战”改革体制编制
部队体制编制作为部队平时的一种状态,需要与战时编制最大可能的接近,提高平时与战时的结合度。可以说,平时编制与战时编制结合越紧,平时转换战时的跨度越小。战争准备的时间越短,发起行动的速度越快,也较容易在快节奏的信息化战争中争取主动。着眼于“战”来进行体制编制的调整和改革,军队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应对未来可能的战争威胁。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必须以这一核心职能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但又不能完全忽略平时的需要。否则,也会加重国家经济负担,制约军队建设的综合效益。
就我陆军体制编制现状来讲,还存在头大、身细、尾巴长的瓶颈问题,仍有臃肿之嫌。具体说就是指挥机关比较庞大,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比重不高,服务保障机构太多、太散,部队行动起来存有诸多不便,影响战斗力发挥。尤其是作战部队的编制有利于建设多,有利于作战少,平战转换的跨度大。遂行军事任务时,很多时候需要对平时编制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甚至重新构设才能适应作战任务的需要,随之而来的“磨合期”又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及时发挥。因此,面向信息化战争的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必须把平时与战时、现在与未来结合好,坚持将来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武器装备,实行什么编制体制,充分发挥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质量效益。
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