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是中国唯一一个由非官方机构组织举办的高级别国家安全论坛。论坛旨在为各国战略家和智库负责人讨论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就如何应对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安全威胁,如何加强国际安全合作,以及如何实现持久和平进行深入和广泛的讨论。论坛虽然成立迄今只有两年时间,但正以它的民间性、高规格、开放性、建设性受到关注。在境外媒体眼中,这一论坛已经成为打破国际安全话语权垄断的重要平台。
据统计,有包括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的几十家中外媒体参与本次论坛的报道。从此前的部分对媒体开放到本届完全开放,世界和平论坛实际上成为了外界与中国战略思想家沟通、了解中国安全政策的窗口。论坛邀请了近十位前外国国家领导人与会发表演讲,并接受媒体提问。通过高效、及时、多渠道的传播,世界和平论坛正迅速释放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世界和平论坛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民间性质。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原国务委员唐家璇担任论坛主席。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特别强调,唐家璇是世界和平论坛的创办者,他与论坛的关系,就像施瓦布与世界经济论坛一样。习近平参加首届论坛致辞中,明确指出世界和平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高级安全论坛。它与前不久召开的亚信会议不一样,与达沃斯、与博鳌也不同。达沃斯和博鳌本身是一个国际组织,是经过注册的国际机构。另外,也不同于半官方性质的香格里拉对话会。
论坛的创立符合世界对中国的期盼。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面临“中国责任论”的舆论压力。当时很多人将这种压力理解为国际社会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但几年下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世界对于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要求并不是经济上的,而主要是安全责任。比如,在处理与中国无关的国际冲突问题上,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有明确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的投弃权票。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期盼。2012年首届世界和平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外部世界的广泛支持和欢迎,就是一个明证。
论坛从创立之日起就深为海内外舆论所关注。2012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主题是“各方共赢:和平、安全、合作”,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提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这一观点受到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6月底举办了第二届,主题为“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发表了“同心求和平,携手促安全”的重要讲话,宣示中国愿意以大国姿态承担国际安全责任。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杨洁篪国务委员、论坛主席唐家璇都将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本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主题是“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其用意深远。当前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表明安全困境的规律是存在的,即一方安全是另一方的威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克服这个困境实现共同安全。和平是安全的目标;互信的提出,是因为人们对互信有误解,表现为以没有互信为借口而不进行安全合作,这对安全合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互信不是合作的前提或者必要条件,要通过合作增加互信;责任的提出有现实的针对性,比如伊拉克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某些国家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在实现共同安全上强调责任,是说任何一种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行动,都要考虑这个行动将会带来的结果。要考察这个行动带来的是一个负责的结果,还是不负责任的结果,而不是听口头上如何宣扬。责任问题是一个特别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通过讨论大家对于国际责任能够形成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对于国家选择何种政策是有意义的。否则,口头上说是负责任的,行为的后果可能是更具灾难性的。
进入2014年以来,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比前两年都更加严峻。从叙利亚到利比亚,从乌克兰到伊拉克,再到非洲的尼日利亚、肯尼亚,以及中国周边甚至国内,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领土争端问题也凸显。可以说,传统安全冲突和威胁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设置的议题更加具体、务实,旨在让与会各方在这个平台上充分、真诚交流,为各种安全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和解决方案。
世界和平论坛不仅关注地区安全问题,还兼顾世界全球性问题。今年的论坛和往年比与热点结合更紧密,还专门设置了几个大国关系的小组讨论。大国关系对于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大多数国际安全论坛上发达国家的代表占主体的原因。但世界和平论坛的与会代表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占大多数,旨在增强国际安全问题讨论的多元性,打破以往少数发达国家在国际安全问题上话语权的垄断,让中小国家的安全利益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