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2014年上半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4%,其中中国大陆游客增长了88.2%,总人数为100.92万人,位列第三,排在中国台湾和韩国之后。今年是中日之间敏感的甲午年,去年年底安倍参拜了靖国神社,中日政治关系紧张,但中国赴日游客大幅增长,说明了什么呢?
中日政治关系是一回事,民间交往是另一回事,一码归一码,这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政策,旅游数据显示,它也是很多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态度。中国舆论经常在对日问题上表现激烈,给人以我们很恨日本的印象。其实中国人的对日看法非常多元,这不是国家间政治关系必然会主导一切的时代。
日本本身是多面的。安倍政府代表了日本虚张声势的民族主义,它让我们相信,日本是东亚力量格局按照国家规模重回传统排序的抗拒者,也是外部不接受中国复兴的代表性力量。加上历史问题,中国人没理由在政治中喜欢日本,中国社会事实上做好了与日本有一段较长时间对立的心理准备。
但中国人同时普遍欣赏日本的现代化成就,并未让对日本现政权的厌恶吞噬我们对日本的总体态度。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都认同日本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食品安全、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等方面的范例,中国应当继续学习日本,这种声音即使在两国摩擦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遭到排斥。
日本是中国人出境游的天然优选地之一。它离中国近,又是发达国家,花费不算高,但算得上是一次“正儿八经”的出国。日元贬值使赴日旅游费用下降,购买奢侈品更划算,日本吸引中国年轻游客又多了一个关键性筹码。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访中国游客的数量并未出现反弹,今年上半年继续是下降的。这让我们想到,日本舆论所制造的中日关系氛围,大概比中国舆论的这一氛围更严峻和纠结,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更加负面,更缺少集体自信。在让中日不正常的关系“正常化”方面,中国社会先于日本迈了一步。
21世纪的国家关系已经不是爱憎分明的“一刀切”,多元化不可阻挡,而交往通常是邻国关系中最突出的时代面貌。中日政治家们都须对此有深刻认识。舆论往往被某种最有号召力的情绪主导,但现实社会并非都是跟着舆论和政治火车头跑的乖乖的车厢。
当然,中国赴日游客人数还是有“跳水”的可能性。如果中日关系出现十分刺激的恶化,它就会临时收缩。这种收缩同样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中国没有一支力量可以对它的变化做随心所欲的操控。
中国成为出境游大国,这会总体上增加外部对中国政治上的在意和尊重,但出境游不是一个可以随时使用并行之有效的外交工具。美国对外制裁很少有优先使用旅游制裁的例子,旅游制裁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也不多。
还是应当鼓励中国人多出行,多看世界。中国对外开放正从国家推动变为民间提供更多拉力和支撑,出境游大发展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侧面之一。日本是中国崛起路上一个比较重要的遭遇,中国崛起有多复杂,日本对我们来说就多复杂。它不是用一个“敌”或者“友”等简单字眼就能描述的国家。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