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曾发出了“你幸福吗?”的随机调查。也有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幸福感排名,二线城市多列榜首,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反而垫底。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 近平
[深度分析]
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的福祉,而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幸福指数的提升。只有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参与增长的机会并合理共享增长成果,形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
幸福指数与GD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用幸福指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幸福指数越高的地区,将会吸引众多人流、汇聚更多人才、引来大量投资、聚集大量财富,促进本地区快速发展。
单纯的经济增长已不再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发展实力的首选指标。全世界都纷纷从“经济GDP至上”转向“国民幸福指数”,更多地关注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更多地关注以人为本,以幸福为导向来创造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给人民以幸福的生活。
用幸福指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有助于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参考对策]
教育——更好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就业——更稳定的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结合起来。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并改善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收入——更满意的收入。要做大、分好社会财富的这块“蛋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提高劳动者收入,一方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社保——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保障性别平等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医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住房——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增加保障性用房,鼓励和支持人们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用房,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抑制投机性和投资性的住房,管理好房地产市场。
生态——更优美的环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