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全面取消“共建生”,这一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词语在权力聚集的首都北京将成为历史。“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对于仍在盘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家长,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对今年的招生形势非常自信。(《南方都市报》8月25日)
所谓“共建生”,是指一些强势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从而获得学校每年一定的入学名额,实现双方“共赢”。这“共建”的双方的确“共赢”了,但却不知有多少孩子因为他们的“共建”而痛失上好学校的资格,剥夺了不少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目前是有限的。
比如在北京,近二十年来,“共建”有愈演愈烈之势。参与“共建”的学校都是北京最好的中小学,如北京实验二小、中关村三小、人大附中、四中、二中等。2012年,一份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报告中披露:“以北京八中为例,共建生占录取学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个班,每班40人,共计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今年北京八中共建单位参加测试的共有400多人,需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共建生”无疑是教育特权嚣张下的一个集中反映。那些强势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很多都是拥有较大权力的部门和垄断企业,“共建生”说到底,就是拼爹——爹妈若在一个强势单位,他们的孩子上名校、牛校就凭空多了一个机会。“共建生”的实质,就是“按阶层”招生,不仅使不少穷人、弱势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加剧了社会断裂的程度。这样的“启蒙教育”,不仅撕裂了社会公平,更是对孩子一次失败的“教育”!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就是为人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全面取消“共建生”,让我们看到了取消教育特权告别“拼爹时代”的一丝阳光,但在现阶段,教育特权还是大有土壤的。
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及补录已成为历年“特招”腐 败的重灾区,“暗箱操作”严重戕害教育公平。在一些高校,每人每年给高校捐资便可成为“校董”,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艺术类招生专业性强,更存在“自由发挥”空间,北方一所大学艺术系主任曾告诉记者,补录时将录取线下浮3分至5分,考生每下浮1分录取,收取1万元,但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个机会,一般是有关系、有钱的才能被录取。
教育特权的实质就是教育腐 败,此乃社会最大之不公。我们常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当读书的起跑线都因为权力而被人为“割裂”成不同等级,社会的公平、正义何以企及?因此,我们期盼多一些“全面取消‘共建生’”这样的最严禁令,使“拐离”已久的教育正义逐渐修正到公平公正的轨道上来,使教育特权嚣张的空间越来越少,使“穷人教育学”惠及更多寒门子弟。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