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习 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3次提到去年的工商领导人峰会。习 近平强调,中国愿意同本地区各国携手实现亚太美好梦想。
一年前,APEC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习近平应邀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当时,世界经济初露复苏迹象,仍缺乏持续复苏动力,中国经济的增速也在放缓。一些人不免对中国经济前景产生疑问,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中国与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也缺乏信心。
在那次演讲中,习 近平表明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展现了中国对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的承诺和诚意。
一年过去了,中国用行动把信心变成现实。这种现实又会使人对未来更有信心。
一年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经济呈现了“新常态”。从经济稳定发展态势看,这种“新常态”是良性的、健康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因此,当习近平再次出现在APEC工商领导人面前时,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很高兴,我当时的观点得到了印证”。
一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提出一系列“中国方案”,包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大对外合作构想。亚投行的筹建工作已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中国还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中国正推动APEC进程取得新的突破,包括早日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发掘亚太经济发展的支柱领域,勾画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新蓝图等。
当然,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整个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习近平在两次演讲中都提到,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痼疾开刀。实际上,这句话也适用于亚太地区。
众所周知,亚太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也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不过,正如习近平演讲中所说,亚太的未来正处在关键的路口。目前,亚太地区也有一种“新常态”。政治上,中美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给亚太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影响,但双方的战略互信存在着不升反降的危险;经济上,各种自贸安排“争奇斗艳”,但存在着“意大利面碗”现象,容易陷入碎片化的漩涡,地区一体化进程布满障碍。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那么亚太地区存在的“新常态”也是如此。
看来,“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实现,都需要大格局、大智慧,也都需要决断和行动。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直面挑战,拿出方案,付诸行动,就会增强信心。习近平的演讲表明,中国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也将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这次北京APEC就是一次很好的验证。
习 近平两次演讲,都向世界传递了信心。时隔一年,这种信心应该说进一步增加了。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