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习近 平
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
——习近 平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习近 平
推动城镇化,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城市市民,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李克 强
[本次户籍改革的特点]
一,这次改革是对户籍政策的一次总体调整,是在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全面规划后,决定在全国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户籍改革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行的综合配套改革,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土地等方面的改革统筹配套、协同推进。
三,这次改革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还包括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就是要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预期,不急躁、不冒进,一定要防止不切实际、一哄而上。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就是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不能采取强迫的做法,群众要不要进城、何时进城、进哪个城,都要让群众自己选择,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就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由各地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不分配指标,不层层加码,给地方留有空间。
四是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就是要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一是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
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制约经济增长。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大城市或者都市圈蕴含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但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全国统一市场的效益以及大城市和都市圈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
社会不和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没有当地城市户口,外来劳动力在本地劳动市场上面临不公正的待遇,生活满意度和对社会的信任度较低。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健康情况令人堪忧。
三是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消费发展。
户籍制度是制约消费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现在城市里有大量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社会保障上严重缺失,因此他们会为未来的养老和医疗而进行储蓄,在城市里面“挣钱不花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