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随着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
海口市美兰区独居老人韩菊梅:“助老员像女儿一样亲”
见到韩菊梅,记者心里咯噔一下。这位86岁的阿婆,腰弯成了直角,走路时,头使劲往上抬。
阿婆是海南文昌人,不懂普通话。海口市美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林秋丽便成了“翻译”。
阿婆一生屡遭坎坷,16岁嫁到邻村,遭丈夫离弃。26岁只身来海口,在建筑工地拉沙、扛水泥。50多岁时再嫁,仅过了五六年,老伴去世。
“也许是累的,她渐渐驼背,越来越严重。每次吃完饭,胃被压迫,不敢走动,否则就会吐。”林秋丽说,老人的生活费一天不过四五元,可每个月买药要花几百元,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勉强维持。
2009年,海南省推行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当地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可以申请养老服务。政府每月发300元服务券。助老员服务1小时,可得15元服务券,月底凭券兑现工资。韩菊梅成为第一批享受这一待遇的老人。
据介绍,截至今年8月,海南省已有海口、三亚、琼海等11个市县开展试点,试点社区数247个,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49.4%。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共1843名。
在韩菊梅家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印着“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不仅包括买菜做饭、清洁衣被、理发等日常生活照料项目,还包括陪同就医等医疗保健项目、聊天交流等精神慰藉项目。助老员每次到老人家,填写情况反馈单,登记入户时间、服务内容等。
林秋丽说,每周至少到阿婆家两次,每次服务两三个小时,服务时间超了,也一样要干完活。“上次陪阿婆去银行补办医疗IC卡。全部办妥,一上午过去了,也没多收服务券。”
说话间,韩菊梅拿出一部手机,这是由政府免费发放的,且每月为老人充值15元,包含100分钟主叫、600分钟被叫。像韩菊梅一样,海南有1万名老人免费拿到手机。他们可以用手机呼叫社区居家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寻求紧急救援、生活帮助。
韩菊梅拿着手机,翻出通讯录,只有一个人名——林秋丽。
“她只要按电话,我就到。”林秋丽说。韩菊梅笑了:“关心我,就像女儿一样亲。”
林秋丽最了解老人。她说,别看阿婆今天精神不错,平时很孤独。左邻右舍的老人在一起,谈儿孙,谈家庭。而她坐在一旁,什么都不说。每逢老人生日,林秋丽就叫上同事,一起做顿好吃的,让阿婆开心。
据介绍,截至2013年底,海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121.41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36%。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48.3万人,健康管理率67.7%。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养老金1661元;新农保月人均基础养老金由85元提高到100元。同时,不断建设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目前有“星光老年之家”1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正在建设中的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37个,农村互助幸福院768家。
广州天河区棠下街83岁归侨蔡南庆:“越活越健旺,越活越开心”
“我现在越活越健旺,越活越开心。住的房子,实用面积35平方米,是政府免费提供的,自己只需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每月1700元的退休金根本花不完。”蔡伯边说边向一旁的棠下街民政科科长谭秀玲直竖大拇指。
据谭秀玲介绍,今年83岁的蔡伯没有子女,且患有高血压、风湿病,2002年老伴去世,被列为区街“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除了专门帮他向区慈善会申请每月240元的慈善门诊免费券,还让他享有一系列来自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服务。
去年初的一天,棠下街居家养老服务员张姨突然收到蔡伯来电,说呼吸困难、头晕脑涨。张姨马上赶到蔡伯家,将近乎昏迷的蔡伯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说,好在送医及时,不然就非常危险。后来,蔡伯逢人就说,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这条老命保了下来。
棠下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直比较注重长者服务。社工通过调研,开设了“长者爱心餐”活动,每月举办一次。由社工先根据老人的口味定制好菜单,再去采购原材料,然后在老人活动室与老人们一起做菜、品尝。蔡伯基本每次都是第一个来到活动室,帮助打扫卫生和清洗食材。人也变得更健旺更开朗了。
蔡伯虽是孤寡老人,但他家的钥匙、存折、密码,社区居委会都有,说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是他的“儿女”一点也不夸张。同时,蔡伯对这些“儿女”也很关心。住在台湾的弟弟带了些特产,专程来广州探望他,他自己却舍不得吃,全部拿到社区给“孩子们”尝。
有一天,负责“老人平安钟”的同志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说近两天未能联系上蔡伯。工作人员急了,马上去家里察看,家里没有人,发生意外的因素排除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是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见蔡伯回来,大家的心又揪起来了,便到派出所了解、联系认识他的人。终于,到了晚上十点,蔡伯安全回家了。原来蔡伯去了一个远房亲戚家。看到大家心急如焚的样子,蔡伯眼泪都快掉下了,连声说:“孩子们,谢谢你们!下次我外出一定告诉你们,不让你们担心!”
说起养老服务,天河区区长林道平表示,天河区将继续强化七大为老服务举措,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建设日间托老服务中心,为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间托养服务;以星光老年之家为平台,免费为老人提供阅览、书画等文体康乐服务。与此同时,计划共投入7亿多元建设区第一老人院和第二老人院。
杭州市江干区“凯乐居”里欢笑多
杭州市江干区景华六区的一幢两层红砖小楼,楼前桂花怒放,甜香扑鼻。这幢小楼叫“凯乐居”,由凯旋街道配套给景华社区,社区将其打造成老人们的“乐居家园”。这个社区的5000多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有868名,80岁以上有120多人。按照浙江省规定,城乡社区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或照料中心,配套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康复保健、娱乐休闲四大功能,现在已经建成1.8万个服务站与8000多个照料中心,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
进入阅览室,83岁的胡剑英奶奶跟几个老伙伴正在乐呵呵地聊天,她身材清瘦,精神矍铄。“有了这个地方,我现在的生活质量非常高!”
胡奶奶白天的时间,基本在这里度过:早上9点左右过来,跟伙伴们聊聊天,然后到阅览室读书看报。午饭就在一楼食堂里,两荤一素才8元钱,价格便宜,菜也合口味;饭后在休息室小憩一会儿,下午动动筋骨,再听听老歌。别看胡奶奶年纪大,心态年轻着呢,出门背的是双肩包,“我听歌还有偶像呢:齐秦,那英!”大家都被胡奶奶逗乐了。
两层小楼里,休息聊天室、阅览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每天,少则60多位,多则上百位小区的老人来到这里。读书看报累了,几位老人来到休息室舒适的沙发上轻声聊天;午休室的床铺打扫得一尘不染;敞亮的阅览室一角,两位大爷正在为一盘象棋苦思冥想;到了食堂饭点,管食堂的施师傅忙碌起来,食堂一共4名工作人员,工作琐碎却马虎不得:几位居家高龄老人的饭菜要送上门;还有几位到食堂用餐的老人特别点的菜要做好。这时来了位腿脚不灵便的大爷,施师傅转头看到了,忙出去将他搀扶进来。“凯乐居”的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到温馨。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是子女平时上班工作忙,精神很空虚。过去没处走,每天只能下楼转一下,还是得回到一个人空落落的家里。有了这个活动点,精神越来越好,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政府想得周到,社区关心老人,我们也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我现在没法劳动,但力所能及的事,像为灾区捐款,每次都参加,要‘传递正能量’!”胡奶奶很幽默,大家又一次被逗乐了。
社区党委书记王纳深有感触:“很多老人以前住老巷子,邻里都熟悉。现在都是高楼大厦,门一关,走不出去的老人难免孤单。社区除了经常组织上门探望、举办邻里节等活动,有一个固定让老人走走的场所,缩小邻里间隔膜,让老人有亲近感。”
除了让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有地方去,在浙江,现在还在推开“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王纳说,社区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经评估后,基本每周有4—6小时,由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家政公司派护工上门做家务,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