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旅游商品产业处境尴尬。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就在推动旅游商品的发展,不久前出台的国务院31号文把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列为重要工作。与旅游购物实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旅游商品产业应该处于大展宏图的好时机。另一方面,虽然各地都强调重视旅游商品的发展,但游客却感觉不到有什么大的变化。国内外游客对我国的旅游商品仍然很不满意,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距旅游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已是世界上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的高质量名牌产品多是在中国加工生产;中国每年毕业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远超欧洲多个国家的总合;中国的境内外旅游人数均名列世界前茅。中国可谓是一个不缺制造企业、不缺技术、不缺设计人员,旅游购物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但在中国旅游的境内外游客的人均旅游购物却少得可怜。
有统计表明,2012年世界各地赴美旅游人均购物消费4000美元。游购物在欧美国家占旅游业收入的50%~60%,在亚洲发达国家占40%以上,而我国目前仅占到28%。以现在美国旅游购物额的一半为来中国的入境游人均购物消费,并按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5500万来推算,旅游购物收入将近7000亿人民币。国务院31号文中提出,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5万亿,如果按目前亚洲发达国家的旅游购物占比算,2020年,旅游购物规模大概为2.2万亿,接近2013年我国旅游总收入(29475亿)。由于中国旅游商品的落后局面还未改观,这个愿景的实现是有些难度的。
如何落实国务院31号文中扩大旅游购物消费这项重要工作,需要先分析中国旅游商品落后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
在笔者看来,我国旅游商品产业落后的原因主要包括本位思想作怪和重形式不重效果。
旅游商品包罗万象,只要是游客购买的均属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设计的环节众多,它涵盖了市场流通民用产品的全部品类,它的产业链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我国开始发展旅游业的初期,旅游商店一般特指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店。某些店铺还被授予过“旅游定点商店”等。因为那时中国的工业品严重缺乏,工业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很低,游客可买的只有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土产品。各地旅游局也只关注售卖这类商品的旅游商店。而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游客在中国可买的远远不止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土产品了。那些超出原有品类的旅游商品由谁来负责推动其发展?
目前的状况是,在整个政府层面,旅游局不愿伸手管,各相关部门也不愿让其他部门介入。
某地在商业街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从未让旅游主管部门参与。但在商业街建成后,当地政府让旅游局负责把游客招来,说这条街是旅游购物街。一条完全没有按旅游购物要求设计建设而成的商业街,仅凭领导意志使之成为游客游览和购物之地谈何容易!在研讨时,有人提出,这样的街区实在与旅游商业街的要求相差太大。
不久前,在某地搞旅游活动时,为了宣传的需要,主办方在街上挂横幅。但刚刚挂在路灯杆上,就被路灯杆的主管部门不由分说剪断了。于是主办方把横幅挂在树上,可是又有相关主管部门来把横幅剪掉。问其原因,都表示,旅游是旅游局的事,旅游活动与我部门无关。各个部门若是都如此,中国的旅游购物怕是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在旅游部门内部同样如此。旅游购物涉及到旅游线路、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但旅游部门在历史上是以旅行社为起点形成的,有些与旅游公司原本是一家。旅游部门内部的设置也基本按照条块管理划分,分别管理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而涉及多个部门的旅游购物、旅游商品,要么根本没有部门或者专人管理;要么有人、有具体部门管理,但其他部门的范围却不容染指。有些地方干脆在旅游管理部门的定责、定岗、定编的三定中取消了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的职责、岗位和编制。
笔者在某省评审旅游商品时,参加评审的产品全部都是纪念品或工艺品。但在调研时却发现,这个省的轻工产品在国内外销量巨大。笔者不禁问,这些产品为什么没有参加评选?当地旅游部门说:“那不是我们管的,工业品归工信委管,农产品归农委管,他们不配合。”曾有一个城市,为了让老字号也积极参与到旅游商品的开发中,与商委合作举办老字号旅游商品推广活动。商委提出了条件,合办可以,但不出钱,名字还要排在前面。如此条块分割,当地的资源就这么荒废掉了。
国内很多旅游线路不是按照旅游的规律设置,而是按照地域管辖范围设置。但游客是不会关心这些景区属于哪个县、哪个区、哪个市、哪个省的。尤其在散客比例大幅增加的时代,那种不考虑散客旅游线路的制定特点,仅仅按照行政管辖建设的旅游购物街区必然被市场抛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