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节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 志。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 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五、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六、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 矛盾和问题。
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
二、“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
三、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四、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五、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
六、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摘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 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 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 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 亿人”问题, 促进约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 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 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 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 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 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 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 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 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 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 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宋立教授认为,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有利于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宋立表示,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落户,关键要考虑好城市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通过产 业支撑实现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因势利导。他同时强调,中小城市在 发展中应该吸取特大城市的教训,不能盲目扩张人口规模,避免在城市 化中“摊大饼”。宋立还表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以后,将面临随迁 子女的教育问题、社保问题、住房问题等,只有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才算真正完成,城镇化才能真正突破“最 后一公里”。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在推进城镇化时应注重城镇 产业经济的培育,重视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城市和农村合理分工、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互动。 中国经济报告研究所副所长方毅认为,促进约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 镇,推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改造约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 中村,促进解决城市二元结构问题;引导约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 镇化,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群众认识】
在京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杨勇说:“如果能够租得起房子、孩子将来中高 考不受限制,当然愿意全家来城市生活。但这离我们还太遥远。我出来 打工就是为了挣钱让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机会到城市生活。” 某村老支书黄文楚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那就是城镇化不可避免的 要涉及到农民的土地这个命根子,如果土地被征收了,农民的生活怎么 办?农民的生存怎么办?国家有没有一个好的政策做保障?他说,中国 的农民是最好说话的,也是最讲道理,只要生活没问题,生存没问题, 征地拆迁就没有问题。
【他国经验】
小镇化是德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德国城镇化建设遵循“小的即是 美的”原则,其产业政策的重点也以中小城市和小镇为主,这些小镇虽 然规模不大,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明确,经济异常发达。
英国城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采取了相应的公共干预政策。制定了多部针 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城镇化的发展。之后还采 取了设置环城绿化带和建设新城的城市规划政策,较为成功地控制了大 城市的无序扩大。
墨西哥城早在1968 年就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但它为何没能续写辉煌?过 度城市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是墨西哥 城不堪重负的原因。城市化曾给墨西哥城带来经济腾飞,而过度城市化 却带来了贫困、拥挤和污染。
【文章构思】
中心论点:城镇化是过程不是结果。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分论点:
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意味着城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大拆大建就 能完成的,质量是城镇化的命脉。
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意味着城镇化不能靠政府行政命令,农民进不进 城,农民自己说了算。
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意味着城镇化是没有终点的。
论证素材:
事实论据:德国、日本的一些地方,城市化已经相当成熟,但还是在不 断用绿色、智能等时代元素来丰富城市的发展,进行城市的更新再造, 以提高城市活力,保持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
理论论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 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创新表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城 镇化正是贪大求快的克星。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 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 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 亿人”问题为切入点;要用好改革创新的“开 山斧”,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造福广大城乡群众。
过去我们搞城镇化,缺少总体规划思路,缺乏调查研究,甚至是“闷着 头”搞建设,像“摊煎饼”似的扩张城市,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这 种做法不可取,它只会造成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因此,我们需要改革创 新。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