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而传统文化则是当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资源宝库。
2013年11月末,习近 平总书记在山东孔子研究院调研期间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在新的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人们选择的自由化与多元化,再加上人为因素的破坏,传统文化遭到漠视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比如我国的端午节就被韩国抢先以“江陵端午祭”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已经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不禁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汗颜。于是,在新的时期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便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继承与创新应相互结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辈的智慧更多的是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得以流传下来,作为炎黄子孙对其进行继承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应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工作,比如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所做的工作就十分称道;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同时应注重创新,原因在于古人的智慧所解决的是过去时代的问题,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迥然不同,因此借鉴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结合当下,进行创新,与时俱进。
其次,文化与市场应适当地结合,但不能充当市场的奴隶。要想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就必须与市场相互结合,因为市场是刺激文化创作、文化创新最强劲的动力,唯有如此,文化呈现出产业化的发展态势才有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应当把握一定的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只“向钱看”,还应当兼顾社会效益,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同习近平总书记10月份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中指出的那样,“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
再次,应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德国先哲莱布尼茨曾经这样说过,“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而文化就是这盏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大力推进文化交流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比如孔子学院迅速发展便是推广传统文化最好的例子,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与美国、德国的文化输出相比,我国依然处于劣势,因此政策与财政资金的进一步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