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随着2014上半年重要经济数据的公布,舆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解读也逐渐升温.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4%.回顾近10年来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已经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2014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上提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在这种背景下,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而是要开启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发展新阶段.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习近 平
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做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
——习近 平
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爬坡过坎,还要行稳致远,续写“中国故事”新的传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克 强
[准确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新常态是“富态”.如今的中国经济,已不必再“纠结”于速度,而是站在更高层次发展平台上,在提质增效、换挡升级方面有更多追求.
新常态是“优态”.经济增长更平稳,经济质量将更提升,表现为资源环境将得到更有效保护,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趋于完善等.
新常态是“活态”. 经济活力,从根源上来自市场微观基础.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积蓄更强内生动力.
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爬坡过坎,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重要机遇]
第一,城镇化释放持久动力.
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过去的不足,却是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率过高,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而我国城镇化至少还有20多年历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二,大国优势提供发展支撑.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内需的支撑力不可小视.目前,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正在由“千元级”向“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级”转变,汽车、信息产品和文化产品已成为消费重点,不仅会极大地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也将形成汽车制造、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型支柱产业,使产业体系更为协调.另外,我国人才资源丰富,又具备技术后发优势,有条件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结构调整带来巨大空间.
产业结构方面,目前过剩是相对的,主要是一般加工业的过剩,如重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煤炭、初级产品等,这些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是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环保产品,以及金融、物流、信息、教育、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仍然短缺,潜力很大.
空间结构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城市跨入高收入行列,但同时也遇到土地和环境瓶颈,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产业梯度转移有宽阔余地.
第四,全面改革形成最大利好.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经济改革的动作频频,简政放权改革大刀阔斧,财税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好戏连连,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后劲增强,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最大利好.
[原因分析]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始终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消化国内积累的大量过剩产能,中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虽然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但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逐步升级的汇率压力都给中国严重外向型的经济敲响了警钟.投资同样面临着相同的窘境,大量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占到了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低效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投资依赖症不但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在过去几年里有加深的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因素表现的极为突出.伴随中国高速增长的不仅是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样是环境持续恶化、能源依赖迅速增强,经济增长中的社会性事件时有发生.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极为不同寻常的.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这种牺牲环境、健康的方式已经无法在当前形势下继续下去.中国对能源的高强度依赖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深深恐慌,同样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处处埋下难以下咽的苦果.
[重要措施]
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第一,不唯生产总值与保持经济合理增长的关系.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换句话说就是,不唯生产总值并不是不要生产总值、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强调不要片面地追求生产总值,不要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第二,扩大经济总量与提高质量效益的关系.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既要注重“量”的扩大,又要重视“质”的提升.没有“量”的扩大,经济实力就无从谈起;没有“质”的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难以为继.因此,应把做大经济总量和规模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既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打造经济升级版紧密结合起来,依托科教资源高度聚集的优势,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布局从分散向集中转变、产业层次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第四,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的关系.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应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支持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薄弱环节的投资与建设,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一方面要让老百姓有钱花.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让老百姓敢花钱.
【命题方向分析】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概念,结合当前经济现状,不难发现,新常态就是经济转型发展,在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情况下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此考点出现在考题中,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转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等,或者作为其他考题的一个小的宏观政策背景.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平衡结构 适应发展新常态
转型升级需多些“新常态思维”
提质增效 适应增速新常态
用新常态思维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开头示例]
今天,“新常态”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词.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表明我国经济开启了一个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发展新阶段.面对紧迫的任务,更要胆大心细,找准改革突破口,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和环节,力求“一子落”,激发“全盘活”.
[结尾示例]
“新常态”为中国经济的掌舵人们树立了一颗平常心,但绝不是要求中国经济要平常与平庸.“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而是要逐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使得中国经济逐步驶向经济结构更加均衡、环境更加友好、收入分配更加包容、经济增长更具创造力、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的新模式转变.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