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4年10月15日,习 近平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指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他更表示,北京今后不太可能再出现如同“大裤衩”一样奇形怪状的建筑。消息传来,网友一片“点赞”。
近年来,奇形怪状的建筑充斥着各个城市,勘称建筑史上的奇迹。以央视“大裤衩”大楼为代表的“奇葩建筑”层出不穷,苏州“秋裤楼”、重庆火车站附近的“方便面桶楼”,人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奇葩”就是文艺创新。其实不然,这些“奇葩建筑”显然已经丢弃了中华文艺最本真的东西。
【标准表述】
何谓“奇怪建筑”?社会基本共识是:用料超多、结构太复杂的;与当地气候不契合的;与文化格格不入的;设计不考虑功能的。还如,山寨媚洋、贪大贪高、短命的……这些都是“奇怪建筑”的具体表象形式。但这些都是建筑设计方面的ABC类常识,别说设计师们应该通晓,即便是寻常百姓也略懂一二。现实中,却有不少违背常识性的奇怪建筑拔地而起,耗费着公共资源,刺激并伤害着公众眼球。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都有虚胖浮肿的症状存在,奇奇怪怪的建筑之所以大量出现,与城市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管理水平有极大关系。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其中不乏违背规划规律的例子,公权力的过分参与,导致畸形的建筑理念,这不但损害了城市规划的规律性,也催生了雷人建筑。这些雷人建筑也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各个环节从不听取民意,不尊重当地文化,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即便再现代化也难以得到市民的认同。
【具体措施】
首先,必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定原则,不增加和滥用行政许可权,在程序上做到公开透明,用开放的姿态倾听更多人的意见,让大众评审取代暗箱运作。只有做到了程序上的公平正义,良好的初衷才不会形成对权利的伤害。
然后,是经济实用,以不过度浪费为前提;安全牢固,以安全和质量作为生命力;
其次,建筑设计者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用建筑打造地方名片。建筑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情感熏陶源,奇怪的建筑打造的是郁闷,是暗淡,是畸形的氛围,要设计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特色的漂亮建筑,让城市具有独特魅力。
最后,建造大规模的建筑,要汲取民意,群众的智慧是强大的,尊重地方公民文化。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