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概括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
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此次演讲中,“新常态”被概括为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自此,“新常态”已经被精准定义,它的三个特点所分别对应的正是,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方式。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增长后,“新常态”所定义的中高速增长——7%左右,虽然较之过去是一次放缓,但放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处于前茅。之所以强调要从高速增长换轨到中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过去的高速增长存在着不平衡、高成本的特点,而中高速增长不但利于改变过去的高能耗发展模式,也能够实现各行业、区域的发展平衡;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有7%的中高速增长速度,它对于有效弥补各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具有必要性。
从经济增长结构来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但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因此,优化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服务业比重是“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任务。服务业比重如何,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结构,更涉及到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问题。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升,国民的服务性消费与精神消费需求已大为增长,适时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既有助于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就业吸纳率,也便于改善国民的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生活的水平的提升。
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过去持续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投入和高能耗的投资与要素驱动,也是我们常称之为的粗放型增长。这种增长在保障经济增速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从长远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也难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真正经济实力。事实上,现代国家的经济竞争,已经愈发表现为创新层面的竞争。因此,强调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更新,可以说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高速化的粗放式增长迈向中高速的新常态,期间必定要经历换轨的阵痛。正如有关学者所总结的:当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所必须面对的成长阵痛,它更多带来的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于国内而言,经济速度与结构的调整,必将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的革新,孕育一大批新兴行业,个人的就业与创业机遇大增;经济增长更加注重契合民众的消费需求,必将对促进国民增收带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又将反过来促进内需的繁荣。
在国际层面而言,中国经济的顺利转型、转轨,步入新常态将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重要保障。如本次APEC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聚焦中国主导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一方面,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与影响;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的经济繁荣,也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包容性增长。
拥抱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只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必将愈来愈体现一个自信、担当的大国者姿态,真正“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