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有一则令人心酸的笑话“在中国最有钱的人不是开宝马奔驰布加迪的,而是见到了摔倒了的老太太就过去扶的”,这道出了中国道德缺失下的“扶老”困境,即见到摔倒的老人因为怕被讹上而不敢去扶的社会窘境。如今这种困境终于看到一丝转机,四川达州老太太摔倒后讹诈三名学生的事件在全国媒体关注数日后终于有了结果:老太太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然而光靠舆论关注倒逼着伸张正义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破解扶老困境还需制度保障。
在全国人民对达州老太讹人的整个事件的关注过程中,有人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说摔倒的老人难扶的原因“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从而把责任都推到了老人身上,显然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全面客观的看问题。当今社会的确出现了一些老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恶劣行为,但是更多的老人依然给年轻人做着榜样,在出现“老人跟姑娘抢座位坐在姑娘腿上”的现象的同时也出现了“老翁给生病女青年让座,称年轻人也不容易”的理解与关注的声音,只是年轻网民们主导的舆论更多关注的是前者,老人摔倒碰瓷更是一样。我们不能片面的因为几个老人的个案就推出“老人变坏”的结论,把道德滑坡、扶老困境的责任一股脑推到已经逐渐丧失舆论话语权的老年群体身上,而是要客观分析扶不起老人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能对见义勇为者有良好的保护机制,那么扶老人就省去了后顾之忧;而如果有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老人摔倒后的医疗费用都有着落,那“扶老”问题也无从发生。
【对策】
要破解扶老困境,必须对从制度上确立对施救者的保护机制。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老人人敢于违背自己的良心道德去诬陷帮助了自己的人,最大的原因莫过于老人本身属于弱势群体,法院判决时为了体现对弱势者的人性关怀和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损害的救济,会以过错责任推定原则判定扶老者当受经济处罚,直接导致了“做好人”的高风险成本,也最终促成了好人没好报的道德无奈。针对于此,我国应该出台针对“活雷锋”合法权益的专项法规,明确救助行为存在争议时证明责任的规则,细化被救助人诬告救助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建立诚信档案,从制度上保障好人的合法权益。
要破解扶老困境,从制度上强化对老人的医疗养老保障才是治本之策。备受人们关注的扶人者和被扶者之间的纠纷焦点终究还是在高昂的医疗费用上,从一定程度上讲,如果我们有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每个老人跌伤后都不会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操心,也就不会有这种纠纷,扶老困境也基本不会存在。事实上,让老人老有所养并不是不能实现,北京市已经确定在年底出台政策,北京市300万老年人口不论户籍,在乘坐公共交通或逛公园等公共场所、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如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均可获得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最高可获20万元。从制度上给老人以医疗保障,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扶老困境。
扶老困境折射了社会道德的滑坡,是国人道德进退的不堪承受之重。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只能使社会更加冷漠,扭曲社会价值观。只有从制度上加强保障,一方面确保好人有好报,另一方面让老人不为医疗费担忧,标本兼治,方能破解扶老困境,方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方能矫正整个社会被扭曲了的价值观。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