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号称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的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申请遇冷,成一座空城。其中 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不足200份申请。另据报道,陕西、河南等多地保障房空置现象也大量存在。(1月21日《京华时报》)
保障房项目建成完工之日便成空置之时,对于兴建保障房项目的初衷来说,是莫大的讽刺——一项载满民生期待的工程项目,建成后民众却只能望城兴叹,民心被伤,保障房政策中原本应有的善意也被迅速稀释,最终受伤的还会有政府公信力!
造成如此局面,河南省房地产商业协会副会长赵进京认为,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先将好地块变现充实自己的腰包,再用边远的地块建保障房来交差。如此判断未必尽然,但大抵道出了其中实情。“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是中央政府规划的一项宏大计划,惠民工程。然而,到了地方政府落实的时候,以自身利益为考量标准,这项工程显然是块“肉少刺多”的鱼骨头——想要地方政府将本可以卖高价的好地块建油水不多的保障房,那可必定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因此,选择偏远地块建设保障房,非独是滥竽充数,还可以尽享国家配套资金与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掺杂进当权者的私人利益,无疑就会成为地方政府决策者们的优先选择。
只要有点思维能力的人,都会知道需要保障房的低收入者,大多承担不了为此增加的交通、医疗、消费等等生活成本,更不会因为保障房而失去工作机会。换言之,在位置偏僻的地方建设保障房,最终会变成空城,其实地方政府并非愚蠢到不可预见。只是某些地方政府因为私利而一叶障目,对民生,对公共利益视而不见,一心只想令地方政府自省的利益最大化,对于保障社区成空城的后果假装没预料。而地方政府的利益,其实说穿了,是当地掌权者的政绩利益乃至见不得人的贪渎利益。所以,保障房的空城之处,往往也是贪污浪费的纳污之所。
约束地方政府自利行径的最好办法,当然不能停留在道德谴责,舆论鞑伐,根本还在制度建设。在保障房项目上,首先要以完善的制度监督敦促地方政府,不仅要保证完成数量,更要保证房屋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和保障使用效果。例如,网友的建议就很值得参考,他们认为建设前就当公开保障房选址、公开配套设施建设、公开财务、公开受保障户。这样加强了群众监督,地方政府就玩不起了猫腻。确实,保障民众的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维护公共利益不被侵害的最好办法。因为,权利没有保障,福利也就没有保障。
诚如专家所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房建设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房为本”。以人为本,保障房对需要的人才有实质性意义,保障房建设就是民心工程;以房为本,建再多的房,也只是为地方政府官员交差事、树政绩,为地方政府牟私利,保障房建设就成了伤心工程。所以,必须完善建设制度,追究失职责任,保障民众权利,方能将保障房这项民生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