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表示,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城市集中大量外来工子女上学但又没获得相应补贴的问题,省里面非常重视,也多次向上级反映。“原则上从中央层面进行改革。全部学生采取学号制,今后公共费用补贴按照学号来发放,钱随号走,在哪里读书钱就补在哪里”。他说国家也有相应考虑,要等政策公布。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对广东来说已经是一个老问题。有数据显示,广东目前是我国外来工随迁子女教育第一大省,2013年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学生人数已经达到396.6万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人数208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学生总数的52.4%。超过半数的外地学生就读公办学校,但中央财政却没有根据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款,这一不合理现象客观上确实挫伤了一些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女的积极性。而“钱随号走”则可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外地学生来广东念书,广东的学校也能收到补贴,有利于更多学校向外来工子女敞开大门。
当然,这一措施何时从纸面落到地面还没有定论,补贴数额相对于教育成本来说可能也并不丰厚,但至少表明了“外来工市民化”的步子一直在往前迈,这种态度无疑能让在粤外来工吃下定心丸。同时必须看到,要达到“外来工市民化”的目标,除了教育补贴外,还有更多政策性障碍应尽早去除。首当其冲便是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险待遇要异地享受仍存在很多掣肘。一方面,社保转入手续还不够简便,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缺少办事指引,往往嫌麻烦就主动放弃;另一方面,外来工要享受本地社保待遇,往往还需要在本地继续缴满一段年限。种种因素,使得外来工的“市民化大餐”往往看得见却难吃到嘴里。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等待顶层设计逐渐破局,尤其是跨省社保转移,不是广州一市乃至广东一省可以自行解决的,还需要国家层面协调统筹。但这又涉及到各省市之间社保待遇不均的现实问题,社保转移本质上就是利益的转移,改革困难不可谓不大。因此另一方面,广东更该先从自身做起,加大财政对外来工群体的投入,降低甚至取消相关公共服务的户籍门槛。比如积分入户入学、异地中考高考等,已在广州逐步探索、推开。
广东领全国开放风气之先,广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今天广州乃至广东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奉献,今后的发展更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尽最大可能将外来工群体纳入公共保障范畴,更有利于培养广州的长远竞争力。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