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要求党和政府在谋划发展时,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统筹兼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政府必须在生态环保上体现出责任担当,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战演练】
阅读背景材料,以“环境民生”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背景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忌堆砌对策;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保护环境是保障民生之本
人类之于空气和水源等的需求犹如鱼对水的渴求,犹如绿叶需要阳光的照耀,空气和水伴随着人类生命的每一刻。但由于人们一味追求GDP的飞跃,而不断向环境释放垃圾的“缓存”,致使如今的环境不堪重负:“雾霾”天气出现、水质污染严重,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雾山污水。习近平主席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环境,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题中之意。
经济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中国曾长期依靠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求得自身发展,然而,从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来讲,如果继续打着“靠天吃饭”的旗号而不作为,一味地发展经济,中国的土地、空气和水将会继续受到污染,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人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恶劣。我们如果按照这条道走下去的话,势必会引发社会政治危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走过的路,基本上是过分强调GDP的增长,而忽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某种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那么这种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为此买单的是我们当代的每个国民乃至我们的后代。
环境的好坏依赖于人类的保护。每个人都是环境的参与者与享用者,人们依赖于大自然的馈赠;而人们对于环境的不断索取之余,回馈给自然界的往往是:来自汽车的尾气、来自建筑工地的扬尘、来自工厂的排放物、来自煤炭燃烧的烟尘……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还是人类自身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惠及环境,即是惠及自身。保护环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之计。因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真抓实干的努力,真正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好环境。
环境污染后人人都是受害者,环境美好人人都是受益者。我们在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所在时,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切忌将环境保护事业变成“纸上谈兵”的假象。只有把环境保护的事业落实到实处,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生活品质、保障民生,才能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