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资源约束趋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淡水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28%;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4年已经达到59.5%、31%;特别是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约束,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雾霾天气频发,2014年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8个空气质量达标。
再次,生态系统退化。森林总量不足,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峻,全国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可以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原因分析]
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些重要生态区域功能退化,部分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环境监管基础能力依然薄弱。
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经济欠发达省区,为了加快实现两大历史任务,依然是各级党政所面临的首要课题,这种重发展轻环保,单纯地“以GDP论英雄”等为了发展牺牲环境的观念和意识仍然存在。
[生态追责的意义]
首先,将促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加强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和绩效考核。
其次,能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意识。彻底打消部分领导官员的侥幸心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任期满了或者调离了就不必为环境恶化埋单,从而在位时大肆开发、不管不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特别是建立终身追究制,将有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并转化为行动。
第三,能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重点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切实纠正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政绩观,绝不以环境的毁坏换得GDP的快速增长,而是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建立终身责任制是为了约束领导干部。但其终极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所以必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通过绷紧制度红线,保障环境质量底线,从源头保护环境。对于在任期内失职,违规毁坏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终身追究绝不姑息,依法依规加大惩治力度;对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模范干部,也要注意表扬和宣传。生态怎么样、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推进过程暴露在阳光下,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建议措施]
中公教育建议:
一是要强化落实。应尽快健全相关审核机制和程序,比如官员离任时的自然资源审核和破坏环境终身问责具体实施办法等,避免官员钻制度空子,以上级批准、集体决策等名义逃避责任。要严格制度执行,对依然我行我素者严肃问责,形成震慑。同时,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制度规定,提高可操作性。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制度。除了对干部的“终身追责”还应配套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考评机制,将相关制度融合到干部的日常考核中去。同时,要实时公开相关考核结果、畅通公众监督渠道,使得对干部行为的监管不留死角。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