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公务用车,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政府财政拨款方式或动用单位“小金库”购买、用于执行公务活动的机关内部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这一制度确立的本意在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公务人员活动的时效性。但该制度运行到今天,却出现大量的公车私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等一系列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官员腐败现象严重,当时流传:嘴巴上的腐败——公款吃喝、耳朵上的腐败——公款手机、屁股上的腐败——公车私用。公车消费一直在我国轿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时下私人购车的份额在逐步增大,但对于大部分中高档轿车来讲,主要用途是公车消费,在某些领域这种公车消费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
公车的不合理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公车消费还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黑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地方公务用车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的现象日益严重。
【意义】
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
一是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是党政机关贯彻落实改进作风、密切练习群众八项规定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有利于节约开支。通过推进这项改革节约政府开支,建立节约型政府,可以把节约的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刀刃上。
三是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更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措施】
一,加强相关立法。立法应充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参考国外相关做法,重点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具体可行的惩罚条款。在立法过程中注意法律法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在公车的配给资格上,坚持现有规定,取消省部级以下官员的专车,开展工作一律使用公务用车;根据当地具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核定保留一定量的公务用车;在公车管理中引入电子监控系统,将GPS监控系统配备到公车上,以遏制公车私用。
三,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公车制度改革政策不仅仅要有切实合理的改革政策和相关法律依据,更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促使改革方案的顺利执行。
考试吧专家认为,公车改革制度就像治病救人,不能见好就收,而应放眼长远,把准脉搏、对症下药,治标更要治本。改革如果仅仅满足于节省开支的话,那么原有弊端极有可能死灰复燃。总之,我国的公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