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联合赶集网研究院撰写的《就业主力军就业趋势研究报告》近日出炉:从对职业的忠诚度上看,47.6%的90后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预期的工作期限在一年以内,其中23.6%预(《郑州晚报》8月26日)
上述调查结果可能会让用人单位有点小担忧。应该承认,从事某一职业的时间长短,和对职业的忠诚度并不呈必然的正比关系。不过,从事某一职业的时间长短和对职业的忠诚度存在一定关联,即一个人从事某个职业很长时间,未必就对这个职业忠诚;但一个人如果从事某个职业没多久,一定对这个职业没兴趣、不满意更谈不上忠诚。对某个职业或某份工作没兴趣、不满意的具体表现,就是跳槽。
年轻大学生在工作一年内就跳槽,这一现象让用人单位非常头疼。更令人头疼的是,很多人连短短的一年都坚持不了,在一年内跳好几次槽。对那些进入新岗位工作没几天就跳槽并成为习惯的人,公众送上了一个很形象的词“闪辞族”。“闪辞族”辞职的理由不外乎这么几个:钱少、无聊、没前途等。一句话,他们认为现在的工作岗位和用人单位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或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参与欲,但这些无法得到满足和施展。这时,跳槽就会成为大学毕业生改变工作状态的一个选择。
跳槽不是罪,是权利。现实生活中确有人因为入错行而失去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但更多的人是因为频繁跳槽失去了很多机会,最终碌碌无为一辈子。偶尔跳槽是权利,但频繁跳槽就是一种病,不妨称之为“跳槽病”。那些希冀通过跳槽有所改变的人应该明白,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和职业,都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对劳动者而言,出类拔萃意味着艰辛付出,要肯流汗、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只有艰辛付出,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摘到桃子;只要艰辛付出,就可能会有丰厚回报。可以确定的是,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你肯不肯付出,能不能踏实地做人做事。
眼高手低是许多“跳槽病”患者的特点。对这样的人,《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有形象描述:“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这种人一心想着干大事,不屑于做小事——即手头工作,即使勉强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抱着应付态度去完成。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成可有可无的小事,怎么可能干得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大事。因而,大学毕业生不要在工作岗位待上没几天就匆忙下结论,认为此处不适合自己。
每一个职业都是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的载体,只有热爱当前职业并努力工作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至于跳槽,偶尔为之尚可,染上“跳槽病”可能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
2016国家公务员时事:李克强 决不能光说不干、“耍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