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走访调研时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各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进一步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至此,“精准扶贫” 为各界热议。
所谓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评析】
[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稳定发展时期,30余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且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工作中,又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存在许多盲点,真正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众并没有得到有效帮扶。
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扶贫的问题所提出的新的扶贫思路。长期来,粗放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寻租腐败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违背了扶贫工作的初衷,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习近平指出,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解决措施]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要通过一系列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结对帮扶的到村到户。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四是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二是阳光操作管理。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不出现“张冠李戴”。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真题及答案、最新资讯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