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又是一年毕业季,面临求职大军的茫茫人海,留学归国的学子再次面临尴尬。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11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调查显示,八成海归月薪低于1万,高薪不再成为留学归国人员面对的现实。吉林长春市民王宏说,“花了我们半辈子积蓄,如果只能有四五千月薪,我宁可让我儿子在家待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人士指出,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就业环境下,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回国人员具有一定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留学回国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人盲目的海外“镀金”降温。
【评析】
留学生就业遭遇尴尬,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海外留学“镀金热”回归理性。一方面是不断壮大的出国人群,一方面是日益加剧的海归就业竞争压力。因为出国门槛降低了,国内外教学质量差距的缩小也导致海归的价值相对下降
第二,光环褪去,优势仍在。高层次稀缺人才备受国内市场欢迎,普通海归回国后也能享受到一系列特殊待遇。例如:回国留学生购车有免税政策,办理户口有优势,可申请各种政府创业就业奖金,在创业方面也有很多便利,很多留学生创业园提供一条龙服务。
第三,中国人才的流动态势一定是‘大出大进’。出国留学人员与留学归国人员仍将长期保持在高增长状态。这种情况下,海归们更需要认清形势、调整心态,不是凭借海归的身份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向市场“要价”。
[启示]
(一)从整体上看,海归回国就业仍偏爱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013年,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在上海就业,8.7%在广东就业,再加上江苏、浙江和山东,这六个省市集聚了81.4%的海归。
(二)海归的就业领域也高度集中。2013年,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8.7%)、文化创意产业(7.4%)、政府和公共事业(6.9%)。
(三)从统计数字可见,海归的求职期望仍然较高,并且反映出很多留学生出国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有的单纯考虑来钱快或者热门的专业,导致了回国就业的扎堆,对就业不利。
[措施]
解决海归就业难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理性出国积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理性选择专业不盲目跟风,这样才不会被激烈的就业市场淘汰;
第二、国家科学制定海外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面向多层次海归,建立多元化、针对性强的相关政策,应成为国家未来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
第三、地方政府与企业落实就业政策,不能有就业歧视现象出现,一些用人单位看不起海归,认为他们眼高手低,应该给予公平的政策与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