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费时抵用。首批“奖孝金”发放仪式,发放“奖孝金”达3万多元。自从“奖孝金”管理制度推出后,看望老人次数暴涨,许多子女前来看望老人的频率明显增加。
然而好事的后背,是网友对于老人儿女几乎一边倒的唾骂声。网友普遍认为,这些儿女不是为孝而来,而是为钱而来。往狠里说,常回家看看,法律都没能解决的事,一两百元钱就把这些做儿女的搞定了,所以可耻的是儿女。
|综合分析*
有网友表示,法律没有激活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个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孝道,一两百元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这总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这项法律法规明确之后,至少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身上,对于常回家看看,意识是肯定增强了。我们不能因为不常回家看看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个体身上表现得依然突出,就否定这个法律文本的意义、否定天下所有做儿女的孝心。同理,我们不能因为苏州这家护理院的一个激励孝心的方式产生了效果,就把所有的效果都归功于金钱奖励的杠杆作用,这也是相当武断的。
“奖孝金”措施,用经济杠杆促动子女尽孝,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积极意义非常明显:其一,促使子女到护理院看望父母;其二,也彰显了护理院的自信,不怕子女多来护理院,监督护理院工作是否到位。同时也表明,整个社会的孝心光靠一纸法律文本的标尺,作用是有限的。让严肃的法律文本与活泼的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元素都能参与进来,它能够让社会的孝道孝心,起到一加一等于二、甚至大于二的效果。
“奖孝金”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老龄化时代养老的困境和尴尬,也折射出在传统孝道式微的今天子女的责任迷失。也反映出我国在如何抚养老人这个难题上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即儿女即便在身边,可能也不会有更多的闲暇去看望身在养老院的父母,儿女也有包括工作、家庭、孩子等很多繁杂事需要处理。或者,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如何才能“常回家看看”,这些问题既现实,也很无奈。这就需要儿女拿出更多的精力尽孝,老人也要体谅儿女的不易。
|对策措施*
总结:
一方面,“奖孝金”发放既要讲数量更需重质量,不能让“看望父母”只沦为图光鲜的数量游戏,而应成为表达亲情、抚慰老人、消除矛盾、愉悦身心的敬老行为。这就需要把每次探视都当作“两代人”倾诉衷肠和老人家属与医疗机构协调沟通的融洽机会,以便达成医疗机构、入住老人和老人子女三方的同向而行、效益彰显。
另一方面,“孝老奖”的目的不在于真的能奖励多少钱,而是能唤起道德自觉;这种提醒的意义比钱更重要。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只要心中有父母,有自己那份儿孝心,就要在闲暇时多去看望父母,以让人间之爱永驻,让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不断传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