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扫描/长按下面二维码 |
背景链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关注保健养生,不惜为保健品一掷千金。一些保健品商家夸大宣传并以“专家”讲座、赠送礼品、免费体检等促销方式误导消费,损害了老年人合法权益
针对多起老人陷入保健品“泥沼”的情况,越来越多人呼吁:应加大对保健品及器械夸大功效、涉嫌欺诈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权威的健康信息发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远离“假科学”“假药械”。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医疗服务供给侧跟不上老龄化步伐,医疗服务体系没有针对老年人特点给予合理照护。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其中80%—90%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总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各类小病小痛,他们通常依赖各种药片控制病情。但是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分摊到每位患者身上的诊疗时间寥寥无几,实际情形往往是“医生不抬头的3分钟问诊”“排队俩小时,看病半分钟”。
从社会现实来看,老人内心相对孤寂。子女往往跟老人精神交流不多,对父母缺乏耐心。医生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耐性听老人详述病情。保健品、器械的推销员正是钻了这个“耐性的空子”,让老人们信任保健品商家胜过信任其他人。
[意义]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关乎每个人幸福感的民生大事。一个走向重度老龄化的社会,为“银发浪潮”做好准备,不仅是个人的小事,也是国家的大事。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家庭、子女、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关爱老人、聚力改革,安放好每个人的老年。
[对策措施]
当务之急,是补短板、强供给,改变医疗服务供给侧与健康养老不相匹配的现状,满足好老年群体快速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对于老年人我们不应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应该多方面、多学科、全方位协同来关注老年人整体感受,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改革应优化配置老年医疗服务资源,建立权威的健康信息渠道;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专业、连续、长期的全病程照护体系,完善配套人才支撑、保险制度等措施;包括发展全科医生队伍,建立让老年人信任的家庭医生队伍等等。
相关推荐:
2018国家公务员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