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随着中国在迪拜郊外创造水稻田,沙漠中正出现一抹绿色”的文章称,在迪拜郊外的广袤沙漠中,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正向一块耐旱稻田望去,他们在沙子和稀释海水里种下水稻。科学家意识到一场长达40年的奋斗终于结出正果。(摘自环球时报)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预测题】
【在迪拜郊外的浩瀚沙漠里,中国科学家注视着他们在沙漠和淡化海水里种植的“抗旱”水稻,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结果令人兴奋,中国的这一成果,将给世界带来财富,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水稻通常在淡水和土壤而非沙子和海水中种植。在白天温度可高达50℃且遍布沙暴的迪拜地区,种植水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就在今年1月,中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学家在这个沙尘弥漫的酋长国种下抗盐碱水稻,其产量超过每公顷7.5吨。该中心带头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测试结果超出了他的预期。如今,他的团队正寻求扩大研究,今年下半年将在迪拜启动100公顷海水稻实验农场,并提出一项雄心勃勃建议:未来使阿联酋至少10%的领土被稻田覆盖。该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表示,他们还正在考虑与包括越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多个亚洲国家签署海水稻种植协议。
中国媒体报道称,该中心将在中东和北非各地打造“人工绿洲”,使所有阿拉伯国家从中受益,并帮助当地人摆脱贫困和饥饿。目前,中国研究人员正在青岛海滩盐碱地种植海水稻,但中国已确定全国15亿亩盐碱地中约有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后者几乎相当于整个大不列颠国土面积。国际咨询企业高级分析师佩伊(音)也将迪拜的实验称作“一种至关重要的突破”。但她也表示,大范围推广此类新作物仍面临一些重大障碍,且主要与贫穷地区发展此类种植的监管规定和融资有关。“确保他们能用上这些新品种将是实现(海水稻)全部潜力的关键一步”,佩伊说道。
中国从1986年开始在种植海水稻方面大步前进。那一年,人们在广东省沿海的沼泽里发现一种野生稻。几十年来,科学家不断地用这种水稻与人工培育的品种杂交,但是直到去年才确信培育出来的品种有商业可行性。
报道表示,中国最初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培育水稻新途径的。后来几十年,对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变化的担忧推动着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国新生的创业者们也着眼于气候变化挑战带来的潜在机会。
报道称,最近,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从友好的发展中国家那里进口粮食的战略益处。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稻种植国,中国已不再担心短缺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能保持自给自足。观察人士说,发展中国家有巨大动力支持中国新实施的“水稻外交”。
同时,很多在杂交水稻方面得到中国支持的国家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好对象,这个计划将给非洲和东南亚某些最贫困的地区带来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