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1月30日,北京市《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据了解,北京将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个人诚信分”,守信者将在教育、就业、创业和社保等方面享有优先便利;失信者则将遭到惩戒,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可对失信主体采取差别化服务(1月31日《北京青年报》)。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预测题】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看到了信用“黑名单”的威力。一些老赖不仅被媒体或大屏幕曝光,也受到了一系列惩戒。请就此事谈谈你的观点?】
信用有时是罚出来的。如果不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势必会产生“破窗效应”,也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正因此,人们乐见“黑名单”的出现,期待其发挥更大作用。还要看到,信用有时也是奖出来的,对守信者的激励,会发挥“蝴蝶效应”。奖励与惩戒并行,会让更多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些年来,社会一直呼吁“让守信者走遍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北京探索推行“个人诚信分”工程,体现了奖励与惩戒的融合。据了解,这一工程将推动信用信息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求职创业等领域广泛应用。一方面,强化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为守信者提供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另一方面,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对失信主体采取差别化服务。
“民无信不立”,一个讲诚信的人,也应该是现代意义上的“好人”,应该得到社会的褒奖。事实是,除了国家层面的各种荣誉奖励外,一些城市虽然推出了城市荣誉体系,但针对信用激励的并不多见。
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形成正确导向,不仅让人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而且要让人看到不同行为的不同后果。信用是基础秩序,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构基础秩序。现在,惩戒失信已经成为共识,开始发挥威力了,希望更多地方能出台激励守信措施,让激励守信与惩戒失信并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