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3. 仔细阅读所给定的材料,按照材料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材料一
京城“泔水油”黑幕
●夜色迷茫中,一辆辆满载泔水的小货车在北京街头缓缓前行。一路淋漓的泔水和浓烈的馊臭味,令路人避而远之。“每到晚餐时间,北京市大部分的饭店门前都停着这样的泔水车。”北京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该市大概有宾馆、饭店及食堂近5万家,每天会产生1600多吨泔水和120多吨地沟油,其中有50%会被私人捞走。
●1小时之前,这些令人作呕的垃圾还堆积在航天桥附近的某餐馆里,而货车的主人——一位农夫,每天晚饭后都会驱车来到这里,将泔水集中运走。搬开这家餐馆厨房里的废水井盖,可以看到里面漂浮着粘稠的褐色东西,那是清洗碗碟后的油脂、洗洁精及饭渣混合物,人们称这些废油脂为“地沟油
●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的记者以“规划土地”为由跟踪并敲开该农户家的大门。只见昨晚的泔水和地沟油已被混在一个大锅里,熊熊的火苗添着锅底。那位农夫用大勺把浮在上面的油脂刮出来,倒进旁边的另一个容器里。“这些炼出来的油”,农夫解释说,“会有人来收购再加工,然后转手卖出去”。据“线人”介绍:如此“炼油”的农家厂子,在北京地区不下1000家
●袁老板的家座落在北京大兴区旧宫附近,这个近600平方米的院落中,摆放着上百只庞大的油桶——里面装满了收购来的泔水和地沟油,据“线人”称这里是北京最大的私人“黑油”集散地。记者以购油者的身份骗取了袁老板的信任。在这片肮脏的油桶中,记者发现了一桶清亮透明、近似于食用色拉油的液体。袁老板得意地介绍说,这是他们自己加工的准备卖给粮油市场供人食用的“成品油”。记者将“成品油”桶提到自己面前,却闻不出任何异味——难以想象,这清澈而无异味的液体竟然来源于下水道
●那么垃圾是怎样变为食用油的?辗转数天后记者终于来到袁家工厂,这是一座大院,四周荒草丛生。见到陌生人来到,院中5条狼狗狂吠。袁老板的父亲把记者引入车间后,展示了他的“发明
首先是脱色:泔水油和地沟油被倒进过滤机,加入白土后发生化学反应,原本的褐红色变得清澈透明。而在这个步骤里,油的酸价还会被降低——酸价是衡量油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酸价越低表明油越好——这可以逃脱卫生部门的检查
VIP会员专用资源
答案解析:
一、名师指导
2004年该省申论试卷富有新意,但难度不是很大。试卷在“注意事项”中提出了作答参考时限,强调要用50分钟阅读资料,考生在阅读时应即时对每则材料用铅笔进行批注。前三题的问题比较简单,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分析出原因和提出具体对策措施。最后一题则需通过现象抓住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只要找到了“要注重法制建设”这一内在联系,便不会偏题。
二、参考答案
1. 从给定的资料看,“泔水油”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没有建立一个正规的、能够消纳北京所有餐饮垃圾的收集网络;有关责任部门相互之间缺乏配合和协调;政府监管不力、对制假售假分子打击不力、处罚条例不健全;餐饮部门为了利益违规操作等。
2.别再摁下葫芦起来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也伴随着出现,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各级执法部门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击,但假冒伪劣产品却屡禁不止。
相关部门查处手段和打击力度不够,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根本没有授予执法部门实施扣押、查封等行政强制手段的权力。这就给制假售假者提供了机会。而在依法处罚时,由于行政罚款额度较低,交给司法机关处理的条件不够,处罚力度不足,制假售假者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治假,不用“重典”是不行的。
执法经费不足,人员配备不够,打假设备落后,严重影响办案效率。由于受经费限制,执法机关的交通工具、通讯器材等装备与制假分子相比相差较远,无法对付集团化、隐蔽性的制假活动。因此,要确保打假部门必需的经费,切实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装备,以提高打假力度。
执法体制不顺,交叉执法、推诿执法现象不断,损害了执法权威。必须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理顺执法体制,树立执法权威。另外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抵制不力,认识不足,为假冒伪劣商品留下了生存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广大群众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抵制意识,堵死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的渠道。别再摁下葫芦起来瓢了。
3. 为从根本上解决马路公共设施被盗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首先要整治那些销赃的无牌废品收购店。对正规的废品收购店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发现有违规行为就要进行处罚,甚至予以取缔。从根源上截制盗窃破坏马路公共设施的行为。
重视公共设施材料的研制改良工作。把一些金属制成的,如不锈钢垃圾箱换成无回收价值的材料,让不法分子无利可图。
加大对盗窃破坏马路公共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聘请城管协管员日夜在偷盗严重的路段巡逻。
就城市公共设施的保护予以立法,让其成为破坏城市公共设施行为的“紧箍咒”,这样才能依法严厉打击盗卖、破坏城市公共设施的行为。
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增加公益广告的宣传,从而增强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市民素质教育要从中小学生抓起,让其从小树立“爱护公共设施光荣,损坏公共设施可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