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给定材料 |
第 3 页:问题 |
6.农村留守老人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而产生的一批群体,这部分群体,因家中子女进入城镇经商、务工,晚年养老比较困难。《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年)》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接近50%,2013年将突破1亿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规模庞大,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而这些老龄化的人口大多是以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份存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他们当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农村普遍保留着家庭养老的习谷,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中主要的养老形式。然而,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绝大部分的青年人离开父母进城务工,常年在外不能回家,对留守在家的老人的照料严重缺位。农村存在的“敬老院”和“五保户”的养老形式,由于财力的问题,所能容纳的养老人数有限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需要,留守老人对健康医疗的关注比其他方面更多一些。部分留守老人身体情况欠佳却不能及时就医,造成”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
7.一项针对G市的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1.6%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的甚至达到12小时以上;52.1%的农民工月收入在1300~2000元之间,只是达到或略高于G市最低工资水平,却远远低于G市平均月工资4101元;近90%的农民工居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或者民工宿舍,基本上和市民隔离开来。近70%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任何城市管理活动,包括政治选举;有63.5%没有机会参加职工大会对本单位的管理和发展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71.6%没有加入过工会、党团组织或其它组织。在受访的农民工中,有56.7%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46.3%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子女教育方面,农民工的孩子也不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大多被公办学校设立的种种高门槛拒之门外,受访者中只有24.1%的孩子进入了G市的公办学校读书。83%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份仍是农民而不是城里人,或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处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
8.2012年,Z市外来常住人口与占总人口的52.9%,城市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为了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促进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相互融合的目标,Z市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努力。率先在全国实施流动人员积分管理制度,目前已有近3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通过积分转为城市户籍或入读公办中小学。建立户籍居民与异地务工人员平等共享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孵化、职业介绍、就业推荐等“一条龙”服务。先后有100多万人次参加了在岗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薪酬保障、欠薪追讨等机制,2010年至2012年共为异地务工人员追讨欠薪超过1800万元。
Z市引导外来人口积极参与“慈善万人行”、全民植树、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增进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支持外来人口文化活动,比如“三个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成员都是镇内企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自2004年成立以来,开展免费演出超过400场,观看人数超过60万人次。从2011年9月起开展为期5年的全民修身养性行动,其中专门配套了新老Z市人融合行动,进一步破除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身份和心理隔阂。
9.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