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一线总指挥”的调查研究开展得怎么样,至关重要。
这天一早,L县委蔡书记事先没打招呼,沿省道随机进村走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连续几年“调研—推进—再调研—再推进”,L县脱贫摘帽以后,需要一轮新的调整。
调研路上,蔡书记讲起当初到村里调研的情景:随机进一个村,村两委大门紧锁。去找人,先来的是村支书,问到具体数字,一般会叫来村会计。这两人往往是多数村里关键的村干部。不少村按要求建村部,村里又找不到地,便远远放在村外头,群众日常是不来的,党员干部开会才用一次。L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就从这些具体问题入手。
说话间,到了杨树村。L县坐落在大平原上,北部黄河滩,出城往东,全是村镇。这天天气预报的大雪还没下来,空气干冷,杨树村便民中心不时有人来办事。蔡书记跟村支书老吴聊天:“便民中心很新很干净,但是将来考核的是这儿的人气,东西不怕用,不怕用坏,可不能只是摆设,应付检查……”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这天一早,蔡书记事先没打招呼,沿省道随机进村走访,L县坐落早大平原上,北部黄河滩,出城往东,全是村镇,这天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杨树村。路上,蔡书记与大家分享起原来调研遇到的各种问题,像是村“两委”无人办公、村级活动场所闲置等等。
说话间,到了杨树村。这天天气预报的大雪还没下来,空气干冷,杨树村便民中心来版办事的人不多,蔡书记跟村支书劳务聊天:“便民中心很新很干净,但是将来考核的是这儿的人气,东西不怕用,不怕用坏,可不能只是摆设,应付检查……”
从杨树村到赵垛楼,再到龙王庙,随机进村去看。正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许多村庄正清违建、拓村道,搞农村垃圾“清零行动”,群众千得热火朝天。一路问下来,有人建议新的这面红旗叫抓村风和谐,有人提出村庄文明,有人说抓“四议两公开”落实……
蔡书记回应说、听到的这些意见里有一个指问:脱贫了发展了,但矛盾调处、民主协商机制没有相应跟上。村庄拆违建,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矛盾是因为协商机制没有落实好、订议公开没有做到位,对群众主体地位还不够尊重。这项工作怎么形成引导作用要琢磨,目前起的名字靶向性不准,还不是群众语言。
中午在葡萄架乡公务灶吃饭,白菜、豆芽、小酥肉烩了一盆,外加盘子大的一张饼。边吃饭,蔡书记边问乡里情况,说的还是乡村两级的矛盾不能总被动处理。在乡镇一级,派出所偏重违法犯罪的打击,司法所负责调解,综治办却综合不起来,不少矛盾全推给信访,怎么统筹才能形成合?
L县每个乡镇都有与县里互联互通的社情民意中心。除了办事的柜合,大厅还摆着一张会议桌,乡镇班子成员每天轮流来坐班,有工作也拿到这里处理。葡萄架乡矛盾纠纷少,平时来访的群众不多,即便这样,这张桌子也不允许缺勤。因为班子成员被要求“主动听群众来办事都讲什么,遇到哪些不便,还要主动请他们坐下喝杯水,拉拉家常 ,蔡书记便主动加入其中,细心询问群众都有什么困难,办事有没有遇到什么不便。
下午,蔡书记来到大槐树村,走街串巷中发现,新设计的厕所装着保险门,上着锁,蔡书记当即质问村干部:“方便管理与方便使用到底哪个更重要?”入户走访时又发现县里定的政策村里根本就没有落实到位,村民甚至都不了解,经与村书记交流,发现县里开的打回会传达到村里,会议精神已似是而非,村里的干部时长都一头雾水,更别提普通村民了。蔡书记马上让随行人员布置相关单位研究在全县建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可行性。
返程路上,蔡书记在新建的“三馆两场”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相关局委负责人晚上到齐,一路走一路排查。地面破损、路灯不亮、油污未清洁……最后各自领责任,县督查局3 天后一件一件来核销。L县很多干部随车带有几把小马扎,干什么用?就是为了随时遇到问题,就随时赶到现场,开“马扎会”解决问题。蔡书记说,如今在L县,“扭转一件,引领一片”的势头已经形成。
一天中,有些调研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村里便民中心用得勤不勤,摸摸桌面、键盘上有没有积着灰,亲自冲一冲厕所,看看是不是通着水。“有问题不怕,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真正怕的是有问题却发现不了,调研和整改都是常态化的。”蔡书记的这句口头禅在一天中重复了不知多少遍……
给定材料4
某周刊对话种粮大户老郑、基层干部郭书记和农业农村问题专家叶教授,分享他们关于“保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的观察和思考。
主持人:实现国家现代化,短板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保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我们从不同层面,邀请三位嘉宾参加讨论,倾听你们的期盼。
老郑:现在种地,不换个种法不行。对普通农户来说,每亩地的毛收入也就1500元上下,但农资、机械等各项成本就超过1300元。大户收益靠规模,但风险也更高。今年我们市遭遇自然灾害的日子,比往年足足多了两个月,对稻米产量影响不小。另外,现在我们市稻米价格每斤1.6元上下,比其他地方好些,但与去年相比,还是降了1角多。农民种粮,要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真希望政策能给我们撑起更强的保护伞。
郭书记:我们县是农业大县。作为基层干部,我经常与农民打交道,深知一亩三分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饭碗”问题,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尽管今年我们县遭受了自然灾害,但在全县干部群众努力下,小麦总产量还是达到34.73万吨,略高于去年水平。
叶教授: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要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抓“三农”,对做大地方GDP、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难有明显贡献,导致一些地方不愿意把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不愿意把稀缺资源投向农业农村。比如,我们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发现,尽管农产品储藏、加工项目有利于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由于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有限,一些地方不愿意为这类项目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一些产业园区不愿意引进这类项目。
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转变政绩观。衡量一个地方工作的好坏,要看工业,更要看农业;要看城市,更要看农村;要看经济总量,更要看民生改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领导决策拍板、财政资金分配、重大项目安排时真正做到向农业农村倾斜。
郭书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要把党对“三农”的重视切实传递到田间地头。虽说粮食连年丰收,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但“三农”问题历史欠账多。就我们县而言,农业基础设施的短板还要补,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的结构性矛盾还未完全破解。
老郑:这些年,村里道路越来越宽,房子越盖越好,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愁事儿,有的村里还没垃圾桶、垃圾站,满地垃圾影响村容村貌。有些偏远的地方,没有路灯,晚上村民不敢出门。现在,不少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大家都关心以后谁来种地,留在村里的老人娃娃谁管。
郭书记: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关键要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流动。我们县积极引进资本,吸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实现“科技+”“教育+”“健康+”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叶教授: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补“三农”这个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不能平均发力,而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作答要求
一、 根据“给定材料1”,分别阐述三位读者对其所在乡镇招商引资工作的看法。
要求:(1)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
(2) 不超过1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2”,总结H县乡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
要求:(1)内容全面,条理清楚,语言准确;
(2) 不超过25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假设你是这次调研组的工作人员,请围绕这一天的调研主题和主要内容,写一份调研情况简报。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考虑格式;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材料4”中提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自拟题目,自 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相关推荐:
2018公务员联考真题及答案※ 关注微信对答案 ※ 公务员万题库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