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
||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
||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
行政文化的基本原理
所谓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行政活动的行政精神、行政意识、行政价值和行政心理的总和,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具备和遵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等各种生活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称。 行政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导向功能,即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同的价值、行为取向,使成员目标与整体目标趋于一致;聚合功能,通过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在组织成员中达成共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调节控制功能,通过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共同价值准则规范约束成员的行为、思想,调节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改造更新功能,新的先进的治理理念通过行政文化灌输到成员的思想中,促进成员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推进行政组织更新变革。行政文化关系到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形象、权威、地位和作用;关系到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关系;关系到政府系统内部权力的分配、行政方式的选择、职责与作用、人员的关系等,是行政体系的深层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政文化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行政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人类行政实践的产物,是行政意识的集中反映。然而在当代中国,由于历史和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行政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依法行政观念还没有完全体现在行政行为中,人情行政和关系行政仍然存在,行政道德还有待加强,主流行政文化尚未完全建立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无疑都在而且将要对我国的行政发展以及政府改革,甚至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制约。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如何寻找正确合理的途径来对我国的行政文化进行创新和重塑,最终实现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行政文化的主旋律:建立行政法治文化
材料正文
2005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行政许可法》第一次明确了在中国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划分,彰显了依法行政的法治主题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全新理念。
1.双刃剑弊病丛生
何谓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界定和行政权力运作等许多问题。建国后,我国行政管理“替民做主”的模式造就了独特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行政审批制度这把双刃剑已是弊病丛生。
(1)适用范围泛滥。据统计,中央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涉及的许可、审批项目近850项,地方省、市级规范性文件涉及的项目一般都有1500项左右。
(2)审批高门槛难以逾越。行政机关职能交叉重叠,同一事务多个机关都有管辖权,许可条件和标准千差万别,程序不健全又复杂,为审批者滥用权力创造了条件。
(3)收费牟利滋生腐败。据专家研究,行政许可的权力价值相当于该权力有关的年收人的15%至20%。
(4)重审批、轻监管、不服务一些地方,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早已演变为一场“权力圈地运动”,而管理所“圈”之地,常不尽如人意。
2.变革中步入法治之路
过多过滥的行政许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多数人的看法是:行政审批的随意设置,实质是将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党中央、国务院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01年9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0月,国务院召开会议,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此后一年多时间,国务院先后两次宣布共取消和调整1277项审批项目,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审批改革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这场大规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但是改革的成果如果不尽快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很快就可能付诸东流。
“要使这项改革深入下去,必须从法律制度上予以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1996年即着手立法的调研、起草工作,并形成了《行政许可法(征求意见稿)》。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行政许可法》列入立法规划。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以征求意见稿为基础,通过调研论证,形成了《行政许可法(草案)》。2002年6月19日,国务院第六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该草案;2002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开始对草案进行初步审议。4个月后,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在审议中,许多委员强调,行政许可必须确立“效率与便民原则”,要集中行政审批权,统一受理,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等。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阐述如何寻找合理的途径来建设我国的法治型行政文化。
分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政治生活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传统的各项体制逐步让位于新体制。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宣布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这将使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些巨大变革为新型行政文化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马克思曾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将打破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其建立和完善需要个人的主体性,呼唤具有自决权和“自由”的“新人”,内在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竞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因此,市场经济的确立是社会文化更新的经济基础和动力,而与社会文化有着共同内涵的行政文化也将发生质的转变。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和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告别权力人格化的时代,走向权力法制化的时代。《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正式实施,也正是我国努力建立法治型行政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步骤。
写作范本
在当今时代和经济发展条件下,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法律至上、正义、平等、自律等文化理念应是行政法治文化的主流,即形成以正义法精神统摄的权利本位的行政管理法治文化。《行政许可法》从制定到实施,都集中体现了便民、民主、高效的原则,在限制行政权力的同时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要形成一种法治型的行政文化,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树立行政法治观念(亦称依法行政观念)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行政法治文化重塑的基础和落脚点。其要义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行为要有法律依据;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合理界定其范围和幅度;实行行政公开制度、听证制度、程序制度讼民权利救济制度;严格行政执法,防止和制裁执法违法及行政干涉司法的现象;弱化行政审批意识,按照市场规则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作为限制行政部门审批权力的《行政许可法》,就是在行政机关认识到依法行政和法治重要性的情况下制定的。
2.培养公务员的法律意识
这是建立法治型行政文化,实现依法行政的前提。法律意识是指公务员在做出行政行为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程序和方法,树立依法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的观念。行政人员法律意识的高低对依法行政能否得到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实质上就是要求公务员具有“法律至上”的观念,即以法律作为行为活动的最高标准。为此,一方面要对公务员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培训,使之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各项行政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行政法律观念,通过依法治理,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培养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习惯。在《行政许可法》制定和实施之后,各地各级政府都积极举办关于学习和贯彻《行政许可法》的培训班,加强公务员对这部法律的理解,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落实和遵循《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
3.培养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形成监督和“对抗”的力量
这是建立法治型行政文化的一个必要的关键内容。全民学法用法活动已广泛开展,公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改变。公民遵纪守法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特别是参与民主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开始树立。要通过对执法所依据的法律的大力宣传,特别是对规定行政相对人应有权利的条款进行积极宣传和告知,逐步树立行政相对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办事的理念,形成一张与公职人员的行政行为相制约的社会监督网。《行政许可法》的产生,也正是由于公民对政府行为不满意导致的。同时,该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各项法律权利,而这些法律权利是否能够真正得到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公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有关。因此,培养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也成为塑造法治型行政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4.以法控制行政权力,平衡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
中国行政法治受中国社会特点影响,当我们提出依法行政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行政权力的时候。就是说,今天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需要行政权力的干预,由此也就引发出需要有法律来控制行政权力。现代法律的趋势是在保持规则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控权方式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以此来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兼顾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平衡,这是当代行政法治文化理念的内在要求。当前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立法,合理分配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和良性互动;二是完善行政程序,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行政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行政程序可以让公民越过自己的代表直接介入行政权的行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权可以成为约束行政权的一种外在规范力量,并随时可以在法律范围内对行政权的行使不合法、不正当提出抗辩,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提供一个反思的机制,这对于法治型行政文化的形成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5.政府与公民建立新型的官民契约关系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要求社会经济活动场所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则、政府行为等方面都要以法律的形式来全面规范。契约观念强调主体自主而合法的行为,反对身份的束缚,契约观念改变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法律不再是基于权力的命令,而是基于人民共同协商和同意的选择。因此,确立一种“官民平等”、“主权在民”的官民契约关系,对构建法治型行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就是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对于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都有具体规定,成为调整行政审批活动中政府和公民行为的法律标准。
应该承认的是,我国法治型行政文化尚未形成,但是,这起码代表了行政文化的一种发展方向。建立新型的法治型的行政文化,需要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全体公民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行政文化的创新趋势:从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
材料正文
2002年,南京市民听到最多的词是“服务”。从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从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中,从新闻媒体的宣传上,“服务型政府”、“一站式服务”、“一门式服务”、“贴近式服务”、“跟踪服务”、“全程式服务”、“全日制服务”等等扑面而来,市民享受着来自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越来越周到的服务。在政府部门,服务稍有差池,市民便会质问:“不是服务型政府吗?怎么会这样?”
过去,市民感到政府部门办事关卡多、程序多、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市民甚至感到“投诉无门”。可到了今天,市民见市长,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民意,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这是服务型政府带来的特大变化之一。
今年春节大年初一,市长罗志军来到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与市民进行热线对话。许多市民就加强老城改造、落实拆迁政策、帮扶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问题向市长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罗志军热情地与市民交谈,逐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对话结束时,他还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地址通报给全市市民,表示将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市民的交流,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应市长罗志军的要求,南京市政府网站开通了市长信箱,使市民天天都能与市长论道。市长信箱仅2000年1月到10月中旬,就收到了群众来信7976封,其中发给罗志军市长的就有4972封,办结率超过80%。这种跨越时空、跨越行政阶层的现代通信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市长与市民的距离。一些市民说,如今,我们与市长是平起平坐,零距离接触。反映乱收费的,要求给企业松绑的,对物价提出质疑的……各种各样的电子邮件纷至沓来。
一位外企员工通过市长信箱尖锐地指出,政府没有公信力,警方向外企摊派报纸,南京长江大桥堵塞严重等等。罗志军感谢听到了真话,写了回复,此信及市长回复被刊发到网上,印发到《政务信息化简报》上,并请市政府督察处就国有资产评估、公安摊派报纸杂志等问题进行专题督查。由此也引发了市委、市政府“打造诚信南京”的重大决策。
在市长的带动下,南京市已经有30多个政府组成部门开设了“局长信箱”。
今年以来,南京市民与市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直接交流、对话渠道越来越多。市民遇到烦心事,想起好主意,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可以同市长、局长对话,而市长、局长也经常参与“党政领导接待日”和“市民论坛”,到信访接待室、电台、电视台的直播室和报社的“读者热线”,面对面地与市民交谈。
“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是联系群众、接近群众、改进政风的措施之一。南京市规定,市领导每月一次,区县领导及政府部门领导每周三窗口值班或定期接受群众来访。上半年就有1000多人次的局级干部接待了群众来访。为保证工作掷地有声,所有接待日的接待地点、时间和联系电话都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了领导批示件办理和督办制度。
零距离接触,使群众与政府,市长与市民心心相印,为改革政务、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奠定了基础。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具体分析南京政府在建立服务型行政文化方面的创新之处。
分析问题
众所周知,行政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功能,也就是说,行政文化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行政目标努力。而这种导向功能也是通过行政文化的诸要素来实现的,即行政价值观和行政理想为公务员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行政习俗鼓励社会成员承担一定的行政角色,行政原则为公务员提供行为标准等等。
诚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行政文化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当代的行政文化中仍然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些不利的因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人格塑造意识薄弱。一般来说,行政人格指行政人员的信仰、情操、态度、气质和习惯等。在我国,行政人格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都在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是具体到某些个人的时候往往大打折扣。一些公务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不高,对行为也没有严格规范,自我塑造行政人格的意识不强,因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
第二,行政价值的多元化导致信仰危机。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的开放与自由、政治经济的多元化,行政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某些行政人员陷入矛盾与困惑中,信仰出现危机,私欲膨胀。有的抛弃了正确的行政价值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的行为使行政价值处于伦理价值和制度规范的矛盾漩涡中,不利于行政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行政文化中带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行政文化中的“官本位”色彩十分浓厚。一些政府机关以及行政人员总是以“官”自居,高高在上,办事缓慢,效率低下,脱离群众,好摆门面,人浮于事,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这些“官贵民轻”的行政意识对政府与公民关系构成了不良影响。
在上述问题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南京市政府的“建立服务型政府”活动,无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闪光点。
写作范本
建立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要以服务人民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这既体现了南京市政府的行政思想和意识,也体现了其行政理想和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行政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建立从政府本位到公众本位的服务型行政文化。而在如何实现这种行政文化的转变这个问题上,南京市的案例也给出了较好的答案。
一是树立科学的公共行政意识。就当前的中国而言,科学的公共行政意识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树立起强烈的行政服务意识,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行政工作的宗旨。南京市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就始终坚持服务意识,认真切实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还运用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让市民与政府各部门零距离接触,及时地了解民意、解决问题。案例中所提到的“一站式服务”、“跟踪式服务”、“全日制服务”以及市长信箱、局长热线等都表明,在南京市,各政府机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逐渐树立起服务意识和理念,一种服务型的行政文化和氛围正在南京悄然形成。
二是培养和塑造健康的行政人格和行政心理。健康的行政人格可以陶冶行政人员情操,使之形成“心理定势”和“客观精神”。它要求行政人员具有开放意识、创新精神、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健康的行政心理则要求行政人员克服官本位心理、任人唯亲心理以及特权心理。在南京市的案例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这个方面,但是从市长、局长、人大代表在建立服务型政府中的行为和表现仍然可以看出,健康的行政人格和行政心理对他们的影响,二者都有助于指导行政人员作出正确的行政行为。
三是行政文化的建设要重视公民期待,这也是实现从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的一个关键环节所在。公民期待是公民对政府地位和政府作用的主观要求,也是公民对自身的利益、权利资格和地位的心理预测。塑造和培养以公民期待为价值归属的行政文化是我国行政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要实现行政文化与公民期待吻合,就必须形成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南京市政府在这一点上就表现突出,春节第一天,市长就坐镇电台与市民对话,听取市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逐一进行解答,同时,还开设市长信箱、局长热线、群众来访接待日等等,使政府和公民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公民可以直接迅速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期待,而政府也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使公民满意。应该说,这种互动性的服务型行政文化,更好地体现了民本观念和意识,是我们现阶段应该积极倡导建立的新型的先进行政文化。总之,通过南京市的案例可以发现,建立服务型的从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的行政文化,已经成为当代行政文化和行政管理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趋势。在这种行政文化的作用下,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和实现,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将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科学的公共行政意识。
行政文化的新亮点:借鉴企业文化
材料正文
日本的松下电器来了,德国的西门子来了,美国的朗艾道来了……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在唐山高新区创业发展。唐山高新区凭借何种魅力吸引了如此多的国内外企业安家落户?
谜底中,有高新区创造的全新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企业化政府,有全新的政府管理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有高新区全体员工自我理性的定位——企业的服务者。
十载辛勤耕耘汗洒荒芜之地沧海变桑田,十载热忱服务情系落地凤凰热土成乐园。
服务,是任何一个在竞争中谋求成功的团体共同的主题。真诚服务,更是高新区不懈追求的宗旨。从高新区人开拓奋进的脚步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在高新区这片试验田里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十年的艰苦创业中,高新区人通过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为投资客商和进区企业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使得这片原本荒凉的土地上栖满了金凤。
1.现代政府管理模式——企业化政府
高新区建区以来,政府定位明确,不断谋求发展。
首先,高新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其性质是政府,却不同于一般行政区的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只是企业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企业是市场的独立主体。管委会每一个部门的诞生,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每一个机构的设置,都是让企业在此安家落户,没有后顾之忧。目前,高新区管委会机构设置较为精简,人员比较精干。建立“两办、六局、一室”精干的直属办事机构和六个市直机关派出机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了“专业管理到处,综合协调到局”的管理机制。近几年来,还根据开发区实际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增强区内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其次,高新区作为“经济特区”,又有其自身的属性,其目标是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中外企业人区创业,从而创建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新城区。第三,高新区作为改革的“实验田”,应该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先行者。于是,没有行政干预,只有鼎力相助;没有冷言相对,只有热情服务;没有吃、拿、卡、要,只有排忧解难,“小政府、大服务”的现代政府管理形态在唐山高新区得到实践。
2.政府管理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管理就是服务,这是高新区始终不渝的工作信条。高新区出现了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的感人画面。高新区建立起快捷周密的运行机制,先后实行了“一次讲清,两次办结制”,决不让客户跑第三趟;实行了项目立项审批的联合间断式办公制度,定地点、定人员、定时间,对需要办理手续的项目,由招商局负责通知各有关部门参加,主管招商的主任主持,联合办公,快捷高效地办理各种手续,确保两次办结制落到实处;搬入火炬大厦后,高新区又正式成立了咨询服务公司,由招商、工商、国地税、土地、规划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办公,为企业提供咨询、办理各种手续,企业需要的在开发区权限范围内的各种手续在这里都可以一次办结;建立了企业筹建工作指导会、现场办公会、专题协调会“三会”制度,形成了三个服务体系,即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至投产前服务体系、投产后跟踪服务体系。
3.高新区人理性定位——企业的服务者
企业是高新区的“脊梁”。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晴雨表”。
于是,高新区人对自己有了全新的理性的定位——企业的服务者。精简、高效、统一、务实,这是给所有到过高新区的人留下的一致印象。
于是,近些年,高新区凝聚人才、锻炼队伍,造就了一支“想事、干事、干成事,敬业、创业、创大业”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三高三严”的工作精神,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和“纪律严明、管理严格、作风严实”。每一个企业,从入区开始到购地建厂,从小到大,都留下了高新区人的汗水和足迹。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经过唐山高新区人十年的努力,在凤凰城北的大地上营造出了八化环境,即政策明朗化、职能公开化、办事程序化、言行规范化、配合主动化、人员流动化、环境园林化、办公自动化。一流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沃土。
鱼水相融,高新区与企业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站在新世纪的历史平台前,高新区将不断精心打造“企业化政府”形象,昂首阔步奔向未来。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试分析行政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并阐述行政文化是如何借鉴企业文化从而达到创新的。
分析问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热潮,在各国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一种建立企业化政府的倾向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材料中的唐山高新区管委会,就是一个企业化的政府。建立企业化政府,并不是说要把政府建立成企业那样的机构和性质,而是说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从而来补充完善行政文化的内容。
写作范本
行政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的总和。企业文化则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作风、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的总和。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行政文化是政治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混合体,而企业文化则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混合体。但两者都具有以下五个相同的特征。第一,社会性特征。这两种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两者都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大背景,而只能是这些背景综合反映的结果。第二,差异性特征。不同社会以及不同地区,两种文化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三,历史性特征。即两者都是在排除原有文化的不合理性、创造新文化的运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都具有不能割断的历史延绵性,同时还具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第四,可塑性特征。行政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不是僵化的、绝对的,而是可变的、灵活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第五,管理性特征。行政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行政机关更好地进行管理,企业文化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企业机构进行更好地管理,两者在促进各自载体的管理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1.借鉴企业文化的开放性与融合性
企业更注重对外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将对文化中适合自身发展的部分融合进来,因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行政文化受传统文化倡导中庸、保守的思想及小农意识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行政体系缺乏与其他社会体系的经常性交流,行政活动也就缺乏相应的透明度,决策过程缺乏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来自社会有效的监督,也就缺乏竞争,缺乏相应的更新机制。唐山高新区管委会实行政策透明化、职能公开化、人员流动化,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这种行政文化也促进了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借鉴企业文化的“顾客导向”原则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顾客就是上帝”。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的需求来进行的,并且随着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战略和政策。行政文化借鉴顾客导向原则,就是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将公民看作顾客来对待,认真地考虑和满足公民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也增强了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唐山高新区管委会寓管理于服务中,围着各个企业转,尽量减少各种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真正把企业当成了他们的顾客和上帝。
3.借鉴企业文化注重实际与实用
企业文化是很注重实际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而行政文化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在政府公务活动中,有少数政府官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凭经验决策,脱离实际。日常工作陷于开形式会议,写官样文章,做表面报告,对于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拿不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导致政府工作缺少深度、效率低下。唐山区管委会遵从务实原则,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中外企业入区创业,从而创建了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新城区,这种“唯实主义”的行政文化无疑是对形式主义行政文化的最大否定。
4.借鉴企业文化中已基本建立的现代用人观
在企业文化的现代用人观中,主要提倡任人唯贤,追求人尽其才,而行政文化中还没有完全确立此用人观念。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一些封建落后思想根深蒂固。政府部门必须切实建立起现代用人观念,破除论资排辈,贯彻任人唯贤,真正加快行政机关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唐山高新区管委会在建立企业化政府过程中,就根据贤能、精简的原则组建了机构,让每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企业文化在行政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5.借鉴企业文化中的竞争观念和成本效率观念
企业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因而竞争观念是每个企业存在的根本观念之一。同时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各项活动中必然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由于政府地位的特殊性,它在提供服务时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常常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将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引入行政文化当中,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
总之,将企业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引入行政文化中,不仅丰富和补充了行政文化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政文化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控制行政行为,有利于政府朝着高效、廉洁、廉价的方向发展。唐山高新区管委会的案例只是借鉴企业文化取得成功的案例之一,但是它的确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和创新行政文化的一个新的角度。
本章结论
通过理论阐述和材料分析可以看出,行政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政治型的文化,对于政府的行政体制变革、政治体制改革、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素质的培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行政文化在当代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而努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创新,则是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在进行行政文化创新的同时,必须要重视以下几个相关问题。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分析行政文化的结构、功能、产生、发展及其起作用的规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行政文化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整个行政系统内大力推进行政思想、行政制度和行政心理的更新。
2.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发展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基础。一方面,经济发展为行政文化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素质提高了,必然或早或迟地要求文化创新。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为行政文化的传播和行政文化的再社会化提供有效的物质工具和手段。当前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从根本上铲除旧体制条件下滋生消极文化的土壤,为行政文化创新奠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将使封闭保守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等失去经济条件,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观念更新转化,创新意识大为增强。
3.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般地说,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总是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行政文化创新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国家政治过程、政治决策等方面的民主化,民主参政、民主监督等机制的高度完善,使人民群众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民主权利,必将使我国的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进入一个新境界。
4.领导干部身体力行
行政文化创新,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需要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由于领导干部是行政人员的直接示范者,其榜样作用更为显著。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素质。领导者素质常常左右领导思维,决定领导水平,直接影响领导者领导作用的发挥。素质良好的领导者,能够成为新的行政文化的推动者和示范者,可以形成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成为影响整个行政组织的精神力量。其次,要更新领导观念。领导观念是行政文化的重要内容,领导者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树立有利于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的正确的、进步的和优良的新观念,摒弃或改变已经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和腐朽的旧观念。最后,改进领导作风。领导作风实质是领导者世界观的反映,代表着一种行为方式和思想倾向。领导素质和领导观念都可以通过领导作风反映出来。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也主要是领导作风。因此,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形成新的健康的行政文化的重要保证。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不可单纯模仿、照搬,应该重在培育、建设和创新,找到一条适应本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的发展道路。作为行政改革的先导,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建构面临着新的责任与任务。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社会主义行政文化的建设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行政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汲取人类思想理论文化中先进优秀的因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吐故纳新、破旧立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先进性,激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真正做到为民行政。
6.克服两种错误观点
要始终保持行政文化的先进性,必须反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两种错误观点。文化保守主义不顾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对传统行政文化全盘肯定,把封建糟粕也当作国粹来继承。文化虚无主义否定行政文化中有历时性与同质性的成分,不区分进步的行政文化与落后的行政文化,主张全盘否定传统行政文化。这两种观点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都是有害的。文化保守主义使行政文化失去了创新的可能,文化虚无主义则使行政文化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先进的行政文化,需要对传统行政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对外来行政文化在比较中引进和借鉴,更需要努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融合的基础上超越。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