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于2012年10月12日正式公布,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申论》大纲分别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两类考试做出了扼要说明。与去年相比,此次《申论》大纲再次一字不差,换言之,从2010年连续四年《申论》大纲保持了只字未变,一脉相承。这也说明申论考试规律与原则已基本确定,测查考生任职能力的公务员职业考试测评体系已逐步完善和成熟。
本文将通过对《申论》大纲的深入分析,结合考生常见问题,系统总结申论的答题原则、答题方法、备考计划,以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申论》大纲的三大特点
1. 两类申论试卷,测查不同能力。从2010年开始,国考申论试卷由之前的一张改为两张,根据2013年《申论》大纲要求,申论仍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较原来一张试卷分题目作答,两类更能考察考生所具备能力与所报岗位的匹配性。在此,也提醒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意所报职位类型,针对性备考。
2. 试卷与能力匹配,难度与职位匹配。2013年申论试卷对两类职位的八种能力分别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表述。结合2010、2011、2012年的国考真题,不难看出,自大纲变化以来,这几年的申论考试试卷均做到了试题与能力的科学匹配,命题紧扣《申论》大纲。例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试卷强调对问题的宏观掌控能力,要求看得透、出思路、提方案、写得好;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试卷则强调微观执行能力,要求看得清、抓落实、提措施、写得准。因此,对于同样的对策类题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试卷要求考生所提对策系统、全面;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试卷则更强调考生的答案具体、有针对性。
此外,在申论给定材料的安排和作答要求的设置方面,综合管理类试卷的难度均高于行政执法类试卷。
3. 考试主题紧扣社会热点。对申论考试历年的试卷进行梳理,不难看出申论考试的材料一般都是围绕着社会热点话题,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民生问题”,更加关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表为2006年以来国考申论主题:
二、申论考试的三大核心
1. 以材料为根基。申论主要是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概括、分析、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一系列能力。因此,给定资料是回答一切申论题目的根基,任何死搬硬套都无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通过对历年申论真题的总结也可以发现,从2008年开始,给定材料中的案例型材料越来越多,其目的就是提醒考生要针对案例中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对策,而非死记硬背模板。既然给定材料如此重要,考试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仔细阅读两遍,从而准确把握材料脉络,透过给定材料看到本质问题。
2. 以问题为导向。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提高阅读效率和答题的针对性。 “以问题为导向”要求考生要做到两点:第一,拿到一份申论试卷一定要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第二,要注重审题。审题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类型、答题范围、虚拟身份、作答字数等限制条件。以下题为例:
【2011年国考副省级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试卷的第三题】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乡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20分)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公文型题目,因此内容和形式首先应符合公文要求;其次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3,考生答本题时只需阅读本段即可;第三,考生要以县教育局的名义写给乡村中小学家长,介绍清楚什么是寄宿制办学模式,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工作;最后,语言上要做到简洁易懂。
3. 形式与内容并重。任何申论题目的作答要求都包含两个部分——试题的题干和答题的要求,前者主要是限定作答的内容,后者则是规定作答的形式。目前除大作文以外的申论题目的分值,也往往包括内容和表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