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谈”?
在申论文章写作中,大多数考生易犯常犯的错误就是动辄过度引用国家大政方针,“言必称尧舜”,无论何种话题,无论哪种要求,均长篇大论“科学发展观”或者“和谐社会”,“天真地”认为申论文章写作就是唱赞歌、说功绩,结果或因为理论积淀不厚导致分析论证匮乏,或因为过度拔高而导致牵强附会,失去可读性,而直接长篇整句摘抄材料,囫囵吞枣,则更落入下乘。
“空谈误国”一直是广大实践家奉为圭臬的箴言,作为政府或者机关“大机体”的小“细胞”,公务员的文风中必将持续减少“空谈”的分量,增加务实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公务员考试文章写作的要求亦然,类似“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增加实际内容将成为趋势。
认识到了什么是“空谈”,就需要努力避免:
第一,对政策文件的使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申论文章写作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政策文件的背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准官方写作,申论文章要重视实际,而作为“有思想”的要求,需要将文章的主题水到渠成地引申到、抽象到国家政策层面,这也是对考生“理论功底”的一个基本考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重点还是放在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反对大篇幅的、过度的拔高。
第二,增加知识积淀。这被一直提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实在是增加内涵、言之有物的不二法门。多数考生可能对“猜中”或者“做过”与材料主题相关的题目,但是由于每次考试中对同一热点问题的考查问题和角度也将会有很大不同,例如2012年915联考和2013年国考的申论考试中,甚至是今天的吉林省省考甲级中都涉及了“文化”的主题,但在材料选取、题目设计、主题侧重等方面各有千秋,简单复制已然是行不通。但这并未否定增加积淀的重要性,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把握和练习,可以拓宽视野,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加看待问题的角度(即分论点),甚至是可以增加与“热点”相关的素材,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热点的“押中”是“术”,真正的“道”、也是核心是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接受文学、文化的熏陶,增广见闻,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减少“空谈”既需要深厚积淀做基础,也需要语言表达来帮助。
第三,申论中的“走转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来是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为推进新闻工作者下基层、入群众而联合开展的活动。由于信息传播途径的快速化、多元化,而且申论材料选取的来源多是新闻报道、热点评论等宣传领域,因此申论整体也体现了紧跟社会热点、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例如今年吉林省省考乙级中直接采取“带薪休假”的作答主题,因此在申论文章写作中,需要考生“接地气”,了解和体会“民间疾苦声”,要改文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既不落入空谈国策、只谈对策的俗套,也不落入平铺直叙、牵强堆砌的窠臼;既能彰显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底、符合国家机关公务人员身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