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考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行政能力测试训练起来比较顺手,申论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每年的大纲下来,都是那几句话,考的是四个方面的能力,根本不会对当年的材料、题型有所涉及。不少考生反应通过一些复习资料复习之后,更加不自信,原因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
一、我不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类公务员思维”,我还能考好申论吗?
每到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总有不少的学生开始羡慕起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天然的公务员考试优势,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自己平时所关注的问题、新闻媒体关于国家大事的报道等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人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了“类公务员思维”模式,当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很容易能够按照出题人的意图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使用的语言也显得十分的专业,所提出的对策像极了政府机关的政策措施,很自然他们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
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固然存在这样的优势,但这一优势本身并不必然成为他们的胜势。其原因在于:
首先,广东公务员考试的职位是有一定的专业限制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竞争对手也极有可能是这一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哪个考生必然存在专业上的优势;
其次,大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应该是一个关注国家大事、思考国家大事、评论国家大事的群体,对于申论所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不应该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利,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所了解,只是所了解的侧重点和深度不同而已;
再次,即使碰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某一个热点问题,也不应该成为考不好的理由,这是因为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都会考虑到不同专业领域同学的知识结构和答题状况,尽可能地不让因为专业问题而造成“命题歧视”,这时就要求考生学会运用材料、分析材料。如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平时有较好的训练,同样可以取得高分。
二、申论考的是能力,短期内很难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我还能考好申论吗?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基础,它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当看到某些语言文字的时候,自然地就会想到它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而且随着自己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的速度可能自如地改变,在申论材料的略读和精读时可以很好地把握时间;
综合分析能力是近三年来申论所突出考查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平时多关心时事,多评论时事,就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一个考生是处于封闭状态,这一能力不可能很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很多考生所担心的,因为所要提出和解决的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政府机关所面临的问题,自己一天都没有在政府机关工作过,怎么可能会解决这些问题呢,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很专业的问题,根本不可能解决好;书面表达能力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看到这里,很多考生可能会深受打击,对于申论的信心丧失殆尽。事实上,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考生把申论想测定的这些能力当成了实际测定的能力。在现实的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中,很难把这四种能力很好地测定。我坚定地认为,如果一个考生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用5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在应对申论考试时绝对可以应付自如。
强化训练的内容包括: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点——线”式审读、叠加式审读、“扒皮抽筋”式审读训练;材料运用技巧;如何在陌生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而非“意识、体制、机制、落实、法制”等所谓的“※能※条”;分析问题的三大思路;如何放宽自己的视野;论证的策略和套路(绝对有效);阅卷老师的心理分析和应对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