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忌审题不清。
审题不清,害人不浅,主要表现为惯性思维过多而系统思维过少。
如第一题要求概括“主要问题”,而第二题要求对“材料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好多同学因为惯性思维而把第二题看成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再如2008年上海《申论》第一题和第三题,前者好多考生只顾分析而忘记判断,后者相当多考生没有分开材料1、2、3表述原因和对策,都是系统思维缺乏的表现。
六忌“题文不一”,即题目和文章“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先有题目、后写文章者,文章写着写着就控制不住而越走越远,厦门华图专家提醒考生“思绪、文笔源远流畅”时切不可忘形--“转得越快、离心力越大”;二是先写文章而最后定题者,结果忘记或者时间不够而不能命题,或者草草命题;三是违背“全文围绕题目、题目反映中心”的基本原则,整篇文章支离破碎。
七忌粗心、马虎。
这方面所犯错误往往是低级错误,比如把“反面观点”写成“反动观点”、把“向上级汇报”写成“向上帝回报”,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如2008年上海《申论》考试,公考也注意到,大量考生把最后一题的“以**为主题”看成了“以**为题”,文章直接命成此题目,实则不能原谅,因为后面还有一要求叫做“自拟题目”。
八忌“迷迷糊糊做题、嘻嘻哈哈写字”。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心情浮躁,不能脚踏实地,具体情况如不想好就写、涂涂抹抹而导致最后无格子可写,公考建议考生注意以下作答流程:浏览材料--熟悉要求--作答“概括”--作答“对策”--作答“申论文”,细节上必须先有“腹稿”再下笔,这样才能做到“行文有序、一气呵成”。
九忌字数控制有偏差。
申论考试往往对作答字数提成“左右”、“不超过”、“不少于”等具体要求,如2008上海申论题目字数要求出现四个“不超过”,一个“*-*之间”;对于“不超过”是“上绝对限、下相对限”--上下都限,如不超过300字,300为绝对,270-280为相对;对于“*-*之间”的要求也是上下都限,如1000-1200字之间,前后数字即为“限”。
十忌考场时间不统筹
历年考试过程中,此类考生不在少数,结束铃声响起,才发现文章仍没有写完甚至还有1-2题没有做,公考发现,其中原因有三:一是“读写”过程眼、脑、手的转换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考生主观上让时间放任自流,没有轻重缓急的概念;三是考前缺乏作答技巧训练,建议考生谨记“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