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已落下帷幕,中公教育专家第一时间对申论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深度解读。
一、题目设置特色明显
第一题:归纳概括题。此题要求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准确概括“三公”经费的基本内涵,所谓基本内涵,即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内容,解释什么是“三公”经费公开,阐明出对“三公”经费公开的定义认识。
第二题:归纳概括题。此题要求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属于归纳概括影响类的题目,此类题目的作答材料里有许多标志性的词汇,考生需要圈定“晒‘三公’经费”这一作答对象,然后在相应的材料里寻找要点,并条理清晰的书写出来即可。
第三题:归纳概括题。此题在命制上较第一题和第二题而言,材料范围明确,要求考生谈谈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通过对题目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此题即要求考生根据材料3-5,概况出“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完善的地方,如材料里所提到的“政府收入多少不明确”以及“‘三公’消费数字没有细化”等。
第四题:启示分析题。此题在作答时要求考生从资料7里找出国外(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相关做法,将其做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加工出启示的要点即可,如材料里提到的美国“三公”经费十分详细、日本通过网络公开并接受监督、香港通过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表决等,均为此题的答案要点。
第五题,归纳概括题。本题要求归纳概括公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概括问题类的题目,并且限定了作答范围“资料10-11”,因此考生需紧紧围绕“公车改革”这一关键词,从材料10和材料11中找出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条理清晰的书写出来即可。
第六题,贯彻执行题。本题要求考生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是回帖类型的贯彻执行题。其实,“回帖”在历年的申论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并不新,如2008年国考“怒江水电开发”试卷中对C主编的回复;又如2012年915多省公务员考试“文化交流”试卷中要求考生分别对网友A和B的观点予以回复,这些都体现了题目的一以贯之。对于本类题型,提醒考生一定要首先明确回复对象,然后针对回复对象中的核心问题有针对性的作答。
第七题,作文。此题是话题作文,结合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的理解来写一篇文章,因此对这句话的理解很关键,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总论点。然而,要想把握住本句话的确切含义,需注意一定要结合整篇材料,不能孤立的仅就字面义作解释,这样一来文章的总观点“做好“三公”经费公开,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就水到渠成了。随后,考生可围绕围绕如何做好“三公”经费公开或其意义,来展开论证即可。
二、材料总体特点
1.聚焦“三公”经费公开,关注政府账本
本次考试的材料紧紧围绕“三公”经费公开展开。“三公”话题由来已久,公款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为人诟病。长期以来,民众对“三公”经费公开,热切期待、议论纷纷。将“三公”经费降下来,把“三公”数据晒一晒,这既是国务院对百姓的庄严承诺,也是百姓对政府的正当要求。随着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向社会“晒账本”,由此可见,新一届领导人建设廉洁、节俭政府、阳光政府,遏制权力腐败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决心,既给人以信心,也给人以希望。
2.理论型材料挑大梁
本次考试材料放眼全国及国外(材料7:美国、日本等“三公”经费管理的案例),但理论型材料居多,有李克强履新后的会议内容,也有一些媒体的报道,还有专家、学者的观点。这也提醒考生,备考过程中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外,也应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对理论政策给予一定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