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题占到40%的分数,可谓占据了申论考试的“半壁江山”。申论文章写作题也是多数考生在考试中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在历年阅卷过程中,许多文章存在一个共性,即考生过度引用国家大政方针,“言必称尧舜”,无论何种话题,无论哪种要求,均长篇大论“科学发展观”或者“和谐社会”,自认为申论文章写作就是唱赞歌、说功绩,结果或因为理论积淀不厚导致分析论证匮乏,或因为过度拔高而导致牵强附会,失去可读性,而直接长篇整句摘抄材料,囫囵吞枣,则更落入下乘。
其实,申论考查的是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到文风上,就要求减少“空谈”的分量,增加务实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近几年命题也可以看出,类似“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的要求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那么,考生可以从那几个方面避免空谈呢?上海公务员考试网总结如下:
第一,对政策文件的使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申论文章写作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学活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政策文件的背诵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准官方写作,申论文章要重视实际,而作为“有思想”的要求,需要将文章的主题水到渠成地引申到、抽象到国家政策层面,这也是对考生“理论功底”的一个基本考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重点还是放在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反对大篇幅的、过度的拔高。
第二,增加知识积淀。这被一直提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实在是增加内涵、言之有物的不二法门。多数考生可能对“猜中”或者“做过”与材料主题相关的题目,但是由于每次考试中对同一热点问题的考查问题和角度也将会有很大不同,例如2012年915联考和2013年国考的申论考试中,都涉及了“文化”的主题,但在材料选取、题目设计、主题侧重等方面各有千秋,简单复制已然是行不通。但这并未否定增加积淀的重要性,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把握和练习,可以拓宽视野,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加看待问题的角度(即分论点),甚至是可以增加与“热点”相关的素材,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热点的“押中”是“术”,真正的“道”、也是核心是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接受文学、文化的熏陶,增广见闻,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减少“空谈”既需要深厚积淀做基础,也需要语言表达来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