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历来就是应试类学习的终极目标,实现高分目标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路途自也是艰辛的,各式各样的方法论自可让高分之路通达顺畅;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的处事步骤决定了全面了解高分标准的内涵才是实现高分目标的基础,通过对历年内部阅卷规则的梳理和研究发现,申论的阅卷过程是一个规范化的体系,这个体系基本上作为阅卷者的行为准则和判卷依据,所以通过这个体系,我们可以轻易地反推出实现高分答案的几重标准。
点多取胜
申论阅卷给分形式主要以按内容与形式为主,其中按内容踩点给分的比例在广东省考中达到了80%以上,基于此,考生除了在技术层面上要对答案的“质” 作处理外,更要在意识层面注重答案的“量”,因为在未接触到阅卷规则前任何信息都有成为踩分点的可能,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多写几个要点,以绝对的数量增加得分的可能性,减少失分的必然性;下附历年踩分点分布情况:
广东省考历年踩分点数量 | ||||
2010 年 | 2011年 | 2012 年 | 2013 年 | |
概括题 | 13点(30分) | 5点(30分) | 5点(20分) | 7点(20分) |
分析题 | 3点(20分) | 4点(20分) | 10点(30分) | 5点(23分) |
大作文 | 5X3点(50分) | 5X3点(50分) | 3点(50分) | 3点(50分) |
从分布表中可看到,2010年分析题的踩分点是历年来最少的,只有3个得分点,而综合来看,分值与要点之间并不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整除,故答案数量的规律也并不好把握,所以,答题时除了用规范准确的表达向踩分点靠齐以外,还要尽量扩充答案的数量来增加得分的概率;而增加答案的数量除了通过阅读方法来细致地挖掘材料外,还可对既有的信息点在表述上的多样化来实现:
关键词的多样化表述:省考中不少题目的踩点给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按词给分,而是按意给分,即在阅卷规则中给出相应的踩分点,但考生的表达如意思相同也可给分,基于这一种给分形式和上面提到的考试中无法对要点的准确性作出判断,我们可采用关键词的多样化表述,即对同一信息点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增加得分的概率,例如我们在概括一个人长相特点的时候可用诸如“美丽、漂亮、标致、国色天香、花容月貌、天生丽质” 等词句来表示,由于在意思上的相近,我们在考场中基本不能判定某一个词用得最准确,得分可能性最大,这种现象在申论答题中屡见不鲜,对此最有效和最保险的方法是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都写上;在真题中表现为:
原意 | 多样化表述(例举) |
各管理部门存在交叉真空 | 多头管理、婆婆管理、权责不清、职能混乱 |
以利益作为出发点 | 以权谋私、利益驱动 |
积重难返 | 根深蒂固、长期性、严峻性 |
先进性 |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
风险小 | 旱涝保收 |
黑车数量多 | 非法营运 |
在规定的篇幅内,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多写点,最终实现以量来取胜;如12国考真题的概括题最后的答案展示:
原意 | 多样化表述(例举) |
各管理部门存在交叉真空 | 多头管理、婆婆管理、权责不清、职能混乱 |
以利益作为出发点 | 以权谋私、利益驱动 |
积重难返 | 根深蒂固、长期性、严峻性 |
先进性 |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
风险小 | 旱涝保收 |
黑车数量多 | 非法营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