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暗花明型
给定资料一般都有七八千字,一般会有6-9则。如果要把所有材料在短期内串联起来并非易事,考生的困难主要在于不知几则材料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如果在一则材料内部有较多段落,有某个段落显得明显与本则材料的其他段落格格不入,考生便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2013年国考副省级第二则材料有9个段落,前面8个段落主要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亡,最后一段却转而谈官员在文化理解上的错误,搞得考生一头雾水。其实,类似这种前后段落“急转弯”、 “接不上”的情况,往往藏有小秘密,稍加用心便能发现。还是刚才那个例子,考官突然设置官员的一些错误看法和错误做法,貌似没逻辑,实则暗示考生:提对策!前面8段均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谈现状,谈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一段用反例提醒考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科学认识其价值并采取科学方案去保护,千万不要像某些官员那样荒唐。由此可见,阅读材料突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保持淡定,才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含沙射影型
给定资料的很多部分貌似跟任何一个题目都没有关系,实际上现在的申论考试非常规范,一般不存在无关材料。如果你觉得某些材料无关,可能是你没能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关系。类似这种小秘密非常多,比如:2013年国考地市级第四则材料第四段:
小签说:“后悔谈不上,英语学好了还是有用的。有一次我们单位收到一份外文资料,第二天开会要用,碰巧我们单位专门负责英语翻译的同事生病住院了,领导很着急,我就主动接过来翻译了,领导很满意,还表扬了我。特别是最近我刚刚在网上看到一篇对国内某著名大学陆教授的访谈,对我触动很大。他说我们对于语言,要有一种尊重、敬畏、护卫、热爱。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先要重视学好汉语。”
这一段里有小秘密,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其实跟大作文有关系。作文要求:
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作文要求写感受,很多同学习惯了背诵、默写理论政策,对于给定资料涉及到的社会现象其实没有真正的思考,也没有真实的感受。考官早就厌倦了这类无病呻吟的作文,所以特别要求考生写感受。还是刚才那个例子,给定资料中已经把一个年轻人的感触说的清清楚楚,含沙射影的告诉考生,我们是材料主人翁的同龄人,我们有相同的感受。很可惜,当年很多考生没有注意作文要求,更没有发现材料中的小秘密,导致失分。
(三)雾里看花型
给定资料中有少量的观点型材料,很多同学知道里面有秘密,但就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如何揭示这样的秘密,已经不仅仅是技巧问题,更应该是个人的储备和理解力问题。比如:2008年国考整篇材料最后一段:
参考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等十七次代表会上的报告》摘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快速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几乎所有考生看到这一段都嗅到了大作文的论点,但是并非所有考生都能抓准抓全。给定资料围绕怒江水电开发展开,读完材料一般都会沉浸在这个话题中,材料的最后总结性的引用十七大报告,考生不仅要抓住“文明发展道路”,
而且还要理解“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个关键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关键词并不难理解,细心的考生会发现它们与前面的材料其实是相互照应的,怒江水电开发就是要注重解决生产、生活以及生态问题。由此可见,理论政策并非高高在上,雾里看花的同学注意擦亮眼睛,多研究材料,必然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