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色意识
所谓角色意识,是指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身份定位,而不是仍旧以自己原来的军人身份作答。关于角色意识,考生需分两种情况来对待:一种是题干中没有虚拟身份要求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以公务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由于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公务员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因而考生要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准公务员,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的对策须是政府部门应当采取和能够采取的措施。此时一定要跳出自己军人的角色。另一种是题干中有虚拟身份要求的。有些对策题会在题干中要求考生以某种虚拟身份作答,如某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观察员、调查员等。对于这类题目,提出的对策一定要符合题目限定的身份要求。
二、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考生提出的对策一定是针对指定的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具体来讲,有两点要求:一是符合题目要求,二是从材料中来。
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就是指对策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提出来的对策如果在现有条件下根本无法实施,那就是不可行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有直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解决、落实你提出的对策。
第二、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方法。
第三、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必备条件,不要模糊不清、脱离实际,如果你在提出对策时忽略主观、客观条件对它的影响和制约,方案极易失去可行性
第四、择优选择。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要选择效果最好的;一些方案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要选择最为可行、成本最低的。
四、可操作性
即对策要具体,要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对策内容,即措施如何开展,政府部门应当做什么,依照怎样的程序。这是对策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最为重要的要素。
第二,对策主体,即由哪一个政府部门实施对策。
第三,对策客体,即对策实施的对象是什么。
第四,对策目的,即对策要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
其中,对策内容是必备要素,其他三个方面考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