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考生之所以公考失败是因为败在了申论上,而败在申论上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又是败在了对材料的把握上,答题的时候想当然,不根据材料答题,最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没有答到点子上。申论的给定材料一般有6000-7000字,这么大篇幅的一个给定材料,要在40分钟的时间里理出它的逻辑顺序,把命题人埋藏在材料里的命题思路挖掘出来,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在这么大篇幅的一个给定材料里,大部分的材料又是以事例性的材料给出的,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对待这部分事例性的材料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效率,下面总结了应对这类型材料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了这类型的材料之后,分两种情况来对待,如果在给定的这类型材料的前后有这段材料所以论述的观点或者是相对应的理论性材料,那么这种情况下,给定的事例性材料就可以避过不读,直接跳过,如果给定的事例性材料是独立成段出现的,也就是在这段事例性材料的前后没有它所要论述的观点,那么这时候就要抽象概况出这段事例性材料的大意,标在材料的旁边,因为一般情况下,没有白给的材料,给定材料一定是有相关的作用的,这时候如果直接跳过就有可能会漏到采分点。
比如,2011年424联考中的一段材料: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这一段材料放在这里就是要告诉你,作为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当你的社区里出现了类似情况之后,你应该怎么办,而这就是一个采分点,因此,材料里出现了类似材料之后一定要想一下,这段材料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以免漏掉采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