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是一门综合了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测验,做好申论的写作练习,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涉及的主要学科: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法学;其次,要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看新闻,关注时事有三个意义:一是熟悉社会问题,二是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和语言。围绕问题看热点,分析产生背景、形成原因;归纳问题表现、结果;已经采取的措施。《半月谈》《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也是好的参考资料。 人民网、新华网的专题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都是好的参考资料;此外,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遵循写作规范。
一、申论概述
申论是借鉴我国古代的策论考试形式和西方国家公务员的阅读理解测试、文件起草形成的考试测评方式。它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测试,申论截取了行政决策过程设计,在具体写作技巧上可以分为:发现问题与问题诊断、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优选、决策追踪与政策修正等方面。
二、客观性命题及其要求与意图
(一)命题要求
阅读理解的任务:完成对材料两个层次的理解:抽象层次和具象层次。首先,具象理解:问题的具体内容、具体表现是什么,即发现问题;其次,具体层次理解的基本手段是找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勾画、批注;此外,具体理解方法原则: A,首尾句原则 ;B,关联词原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C,观点性原则,阅读申论材料时要着力把握其基本观点,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出、看出、告诉、据报道、据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就是关键词;D:结论性原则:找出文章结论性的语言。
(二)命题意图
申论截取了行政决策过程设计,在具体写作技巧上可以分为:发现问题与问题诊断、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优选、决策追踪与政策修正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测试,通过对现实行政决策过程的模拟,通过阅读材料和作答考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及写作能力。
三、应考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
(一)思考性的评判阅读
1.申论的思维逻辑是问题思维。(1)能够发现问题(对问题和问题的具体表现)能够认识;(2)能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造成结果);(3)能够总结问题的本质、现象背后的规律、事理;(3)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4)有运用语言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有能够说服他人,推行政策的能力。
2.申论的思维心态是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是不回避问题、不否认矛盾,同时又着眼于解决问题,消除矛盾,积极心态不同于回避心态和悲观发泄心态。
3.申论的思维特征。(1)归纳总结性思维,归纳总结性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条理的逻辑过程;(2)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就是要有具体性、针对性、可行性;(3)辩证式思维。此外,申论中辩证法有三个理论很重要:一是“两分法” ;二是“对立统一” ;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理性化的文字表述
理性化的文字表述基于对材料的良好理解和分析。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写作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具体的写作表达过程如下:
(1)理解问题(归纳概括材料):包括具象理解和抽象理解
(2)分析问题、原因及后果
(3)解决问题:提出政策方案
(4)阐述问题:表述思想观点。
申论的结论是经过论证之后,对论点正确性得出的结论。结论一般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多数文章的结论用一、二个自然段,结论部分一般包括两层:一层是归结全篇,强调和深化主题(论点);一层是抒发感慨或发出号召等。结论部分的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情深意切,言简意赅,给人留下回味和联想,这也是申论写作技巧的关键部位。
结语
申论可理解为申而论之,顾名思义, 申为引申、申说之意, 论为议论、论证。其意是根据所给的事实、材料去归纳问题、阐明个人见解并对之予以论证。其最终指向是提供事务管理方面的参考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此要求也决定了申论写作的特殊性。总之, 申论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 考生只有充分了解申论写作的特点, 掌握其基本原则及写作要求,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勤思多练, 方可熟能生巧。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