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完成和文章体裁确定之后,申论文章的写作进入了一个实质性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立意,确立文章的主题。立意作为对全文写什么、表达什么观点的一种全局性思考,对文章写得是否符合题意、质量高低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在立意的构思过程中,通常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主要论点,还要同时确定具体论点,在分析层面,有几个分论点,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一种现象或问题;在对策层面,有几个分论点,从哪几个方面去解决一种现象或问题。
主题是总论点、总体思路,属于高层次论点;而立意还包括想好分论点、具体论点,后者属于低层次论点。立意要正确处理高低层次论点的关系,不能把太低的论点作为主题,以免高度不够,申论无神;也不能把太高的论点作为分论点,以免高度过高,论述大而空。
国考申论作文立意常见的矛盾是材料内容比较杂,涉及问题比较多,作文的立意不容易确定一个最佳方案。例如2014年副省级以上立意提示句是“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中心是放慢节奏、过自在有为的生活,而材料内容涉及了社会心态浮躁的方方面面,包括自我认知不明确、心理健康缺失、盲目跟风等,每一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提炼出一些论点,哪一个论点可以作为主题,不容易判断。
再如2014年国考市地级作文题,要求从“幸福始终存在缺陷”一句话引申出立意,而材料中没有直接解释这句话、回答这个问题的内容,涉及的问题相当庞杂,怎样提炼出立意,写出符合题意的主题,也对考生设置了障碍。
此外诸如弘扬黄河精神与发展黄河文化、解决精神失根与重振乡村教育、保护民族文化与捍卫文化安全等作文命题,都体现了国考出题复杂化、意图隐晦的特点,对于这些复杂问题,立意有没有化繁为简的办法呢?有,材料和题目错综复杂,立意的方式就是以大刀阔斧、单刀直入来破,“一字立骨”,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概括材料的主旨,抓住材料与题意的联系,用最能揭示这种联系的一句话来作为主题。用最准确的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主旨、提问的本意,把它确定为文章主题,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率的立意方式,把握住了材料和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得出的就是符合题意的文章主题。
2011年副省级以上作文题的题意用一句话来概括,是“科学”或“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科学治理才能概括出“黄河精神”的本质,并用科学发展这个纽带,把材料各部分的内容整合起来。
2011年市地级以下作文的题意用一句话概括,也是“科学发展”,也就是要科学对待农村教育和文化、进城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013年市地级以下作文题意也可以用“科学发展”来概括,文章主题设置为辩证对待、全面统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文化创新和文化保护。
2014年副省级以上作文的题意和主题可以概括为一个“慢”字,联系社会生活的背景,说清楚为什么要慢、快节奏和跟风带来了哪些害处,慢生活和差异化能带来哪些好处,认准了“慢”也就抓住了题目设问的本质。
2014年市地级以下作文题意可用“积极”一词去概括,对于幸福中的缺陷和尚未拥有幸福的缺陷只能以积极心态去面对、以积极措施去改善。
每道题目的大致主题一般考生都能想到,但是写作水平和作文分数却参差不齐,这主要由于立意角度的合理性、主题实现的程度和技巧不一致,多数作文形、质、神没有兼备,或者有形无神,角度不合理或思想高度不够;或者有质无形,内容合理但缺乏技巧。
要让文章的立意精准合理、写出来有形有神,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一字立骨法”的基础上,再使用“层次递升法”,给立意高的大主题配套几个具体的分论点,给立意低的小主题设置一个宏大的思想背景,在论述过程中逐步提升立意高度。立意要和论证相匹配,主题一般不要太高,要可操作,文章提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务实观点作为总论点;在论证的展开过程中,可以由小渐大、由低渐高,逐步提升论点的层次,在结尾把立意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例如,“慢生活”主题,可以由调整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提升到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积极对待幸福及其缺陷”主题,可以由心理健康的问题解决逐步上升到提升民众幸福感,由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正确认识幸福的价值和意义而提升幸福感,由关爱个体的精神健康、心理援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提升幸福感,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把握问题之间的客观联系,展开一条合理有序的逻辑链,层层论述、层层深入和拔高,最终使文章有观点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566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