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申论考试中,公文写作这类题型考的很频繁,而且分值也很高,一般都在二十分。想想也正常,公文员考试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实用,越来越接地气,体现实用的公文理应得到重视。
在广大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人对公文写作题不是很重视,认为公文写作题只是“披着狼皮的羊”,不过是传统的对策、分析或概括题披上了一层公文的外衣。其实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从本质上公文写作考的是概括、分析或对策能力,而且有时是要求严格的公文格式的,区别是,传统的概括、分析、对策题,对你的答题任务是有明确描述的,一般情况下你是不会有误解的,但公文写作就略有不同,它在题目设置过程中,设计了潜台词,而对这个潜台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要去材料中找什么,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你的答题方向就有可能出问题。
举个例子。
“2011年国考地市级试题第二题:“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乡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审完这个题,你能看到题中蕴含的作答要求吗?你知道要去材料中找什么内容吗?
很多考生会认为,这个题要求我们去材料中找:为什么搞寄宿制,怎么搞寄宿制;也就是找现在这种办学模式的问题,实行寄宿制的好处以及如何推行寄宿制。但仔细阅读材料后你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不大,但最后一个就有很大的问题。
仔细揣摩一下设问方式,它问的真的是怎么办寄宿制学校吗?
这里面就有潜台词。这个题表面是让你写一封信,宣传寄宿制办学模式,但它的言外之意却是让你通过这封信,让家长了解寄宿制办学模式并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来,注意了,核心目的是让家长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里来,而不是让家长认识寄宿制办学模式,也不是让家长了解政府在推行寄宿制学校过程中的作法。如果你读懂了这一点,那么你在读材料的过程中,你的注意点就应该是如何化解家长在送孩子到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心中可能会产生的疑虑,而不是政府的表面上的推广方法。这样的话,在作答是,怎么做这个内容,就应该着重强调政府在化解家长疑虑方面的努力,如安全、费用、饮食等,而不是隔靴搔痒的只写政府推广寄宿制模式的思路,比如如何重视,推广的重点、步骤是什么等,很明显,这么做是你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我送孩子去寄宿制学校有什么相干。
举个简单的例了,你可能更容易了解。比如现在有个饮料厂商在超市搞促销,你感觉怎么做才有郊果。当然,做为消费者看重的是这个促销的产品是否质量有保证(品牌,保质期等等),我现在买是否有优惠?赠品是什么?我是否能看到这个促销活动等;而这个厂商如何保证货物足量供应,人员如何调配,如何和去买场洽谈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是与我无关的。
因此,潜台词在申论中是需要我们足够重视的。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