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与败,对与错,往往在一念之间。世上很多事是如此,公考申论考场上仍是如此,很多时候,一念之差,一字之差,就能让你的公考成绩“灰飞烟灭”。比如,考试吧给大家举一个题的例子:
“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这是一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很多考生可能会觉得这道题比较常规,做起来也比较容易,无非就是阅读“给定材料1”,并参照材料1中的具体内容,将“材料1”中涉及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措施都提取出来,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加工,公公正正的写在答题卡上就行,总之,只要吃透了“材料1”的具体内容,答题“根本不是事儿”。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作答这道题的时候,材料的参考范围并非只在“材料1中”,在其他的材料中,其实也隐藏着很多重要的作答信息。大多数的考生却只是遵照着“材料1”进行作答,所得到的答案一定与标准答案差之千里。其实细品味一下,这道题的意思是这样的:阅读“材料1”,从中找出材料1讲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只要是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所有材料,都属于本题的参考作答范围。
以上就是一个申论考试中的细节问题,若是你按照常规思维粗略地读题做题,难免从一开始就掉进误区。像这样的细节问题,申论有很多,而这些细节上的失误,也就共同筑起了“申论低分”的基础。
再举一个例子: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这同样是一道国考真题,也同样在当年“坑了”几十万考生。乍看这道题很简单,只要去阅读“给定资料2”,并从中找到心理方面的缺失,并依次罗列下来就可以了。这样想本来没什么错误,但是却不小心忽略了一个细节——“缺失”。
以下是多数人概括出的答案:
社会心理存在的缺失为:一、缺少心理放松渠道,在职人员感到心理压力大而无处宣泄;二、缺少心理平衡,人们在现实比较中心理失衡;三、缺乏安全预期,人们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四、缺少幸福感,人们幸福指数下降、不快乐;五、缺少归属感,社会陌生感导致归属感降低;六、缺少认同和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
这样作答看上去也没什么问题,但题目中重点强调的是“缺失”两个字,按照机关的公文行文规范,对主词的要求一般十分严谨,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必须将每一个要点写成“缺失”的形式,标准答案如下:
社会心理存在的缺失为:一、轻松感缺失,在职人员感到心理压力大而无处宣泄;二、公平感缺失,人们在现实比较中心理失衡;三、安全感缺失,人们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四、幸福感缺失,人们幸福指数下降、不快乐;五、归属感缺失,社会陌生感导致归属感降低;六、同情心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申论考试本就是一场竞逐细节性、严谨性的文案能力测试,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朋友正视细节,掌握细节,如此才能真正在百万人中拔得头筹,成为千里挑一的当代“进士”!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