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又作为必考基础题型牢牢占据一席。并且,归纳概括能力还是作答其它各类题型的基础,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毫不夸张地说,归纳概括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申论分数的高低。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按照申论作答流程找到答题所需要点的位置,但在对要点进行加工、书写到答题纸上时却漏洞百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书写?以下,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专家给你支招!
一、抓住材料首句关键词,初步界定关键要点
申论材料的组合是符合一般逻辑思维规律的,例如,开篇点题或是结尾总结。考生在答题时,只需要紧紧围绕每个段落第一句话出现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有的放矢,定能百发百中。例如:
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着哪些方面的转变。
这道题目让考生找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观念上的转变”,材料中一共讲了4点转变,我们以其中一点为例。第一个要点出现的段落首句为“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发现它的关键词就是“传统农民工”“过客心理”,讲的是传统农民工对待他们打工城市的心态和观念。所以我们在组织答案时,就应该包含“打工城市”“心态”“观念”这样的关键词,最终经过整理确定为“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
申论作答一般要求考生有二次归纳概括的能力,即在表述答案时,先用简短的句子将内容阐述出来,然后再结合材料对要点中的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以上这个方法只是教会我们完成了第一步,那如何进行补充说明呢?我们来看第二步:
二、寻找段落标志性词汇,合理扩充关键词
在对要点关键词进行补充说明时,考生要充分把握材料的标志性词汇,如表示观点的、表示转折的、表示并列的等等。
还是以刚才的题目和段落为例,我们需要结合材料补充说明“对打工城市的态度”究竟是如何转变的。材料的整体表述为: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
阅读材料之后,考生可以发现,“然而”这一表转折的词汇将材料分为明显的两部分:前半段讲传统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过客心理;后半段讲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态度——长期定居。所以,考生就可以很轻松地组织出对打工城市的态度转变是“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转变”。
有了前两步的基础,我们只要将他们进行简单的合并,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答案“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发生转变,从过客心理转变为期盼在务工城市长期定居”。是不是十分简单呢!
考试吧专家希望各位考生细细品读此方法,认真体味方法的内涵实质,真正提升自身的归纳概括能力,在申论备考路上步步为赢!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